位置导航:

首页 >> 茶史茶俗 >> 正文

 


溪茶遂仿岩茶样——从两首茶歌看乌龙茶起源地


发布日期:[10-10-25 ] 收集整理:[武夷山奇苑茶业公司]


作者:萧春雷

    乌龙茶肯定是福建人发明的。但到底是安溪人、武夷山人,还是漳州人发明的,颇存争议。争议的关键是如何解读阮旻锡的《武夷茶歌》和《安溪茶歌》。这是目前所知关于乌龙茶的最早记载。
    据新编《厦门市志》:阮旻锡(约1627-1707),字畴生,号鹭岛道人,为同安县人,1655年被郑成功聘入储贤馆为幕僚,晚年遁入空门,法号超全,隐居武夷山。他写过一本《海上见闻录》,是研究南明和郑成功的重要史料。
    释超全是1685年前后来到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的。他的《武夷茶歌》,叙述了武夷岩茶的历史和工艺,后半部分为:
    “凡茶之候视天时,最喜天晴北风吹。若遭阴雨风南来,色香顿减淡无味。近时制法重清漳,漳芽漳片标名异。如梅斯馥兰斯馨,大抵焙时候香气。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岩阿宋树无多丛,雀舌吐红霜叶醉。终朝采采不盈掬,漳人好事自珍秘。积雨山楼苦昼间,一宵茶话留千载。重烹山茗沃枯肠,雨声杂沓松涛沸。”
    诗中描述当地先炒后焙(鼎中笼上炉火温)的制茶工艺,茶史专家咸认为属于乌龙茶制法。因为表达的形式是诗歌,叙述颇为含混,容易引起歧义。
    谢继东先生前些年在《福建茶叶》上发表《乌龙茶和工夫茶艺浅探》认为,“近时制法重清漳,漳芽漳片标名异”和“漳人好事自珍秘”可以证明,武夷茶是漳州制茶工艺传去的。他说清漳是漳州府的雅称,漳芽、漳片系漳州出产的茶叶名称。他解释诗意说:漳州人去武夷山制茶,制茶方法原本秘不外传,有天夜里说漏了嘴(一宵茶话留千载),就让武夷山人学去了。
    诗不是这样读的。我觉得,还有一种更合理的解读方法:近年武夷茶很受漳州人欢迎,所以针对客户,像漳芽漳片一样分类;武夷茶采摘一早上,不过双手一捧,好喝武夷茶的漳州茶客无不视为珍秘。至于“一宵茶话”云云,另有寄托,肯定不是指套出漳州人的机密。
    清代漳州人流行喝武夷岩茶,史料多有记载。乾隆《龙溪县志》谓:“灵山寺茶,俗贵之,近则远购武夷。”彭光斗《闽琐记》记载,1766年他路过龙溪,一位当地老人招待他工夫茶:“甫下咽,即沁透心脾。扣之乃真武夷也。”直到晚清,晋江人陈启仁的《工夫茶》诗还以武夷岩茶为极品:“宜兴时家壶,景德若琛杯,配以幔亭茶,奇种倾建溪。”
    释超全后来回到厦门,又写下一首《安溪茶歌》,也常被人误读,现将全诗引出:
    “安溪之山郁嵯峨,其阴长湿生丛茶。居人清明采嫩叶,为价甚贱供万家。迩来武夷漳人制,紫白二毫粟粒芽。西洋番舶岁来买,王钱不论凭官牙。溪茶遂仿岩茶样,先炒后焙不争差。真伪混杂人难辨,世道如此良可嗟。吾哀肺病日增加,蔗浆茗饮当餐霞。仙人道人久不至,井坑香涧路途赊。江天极目浮云遮,日向闲庭扫落花,无暇为君辨正邪。”
    我先串讲大意:安溪的高山地区生长茶叶,当地居民于清明时节采摘,廉价卖给普通百姓。最近漳州人也开始制作武夷岩茶了,西洋船只年年前来采购,全由官方定价。安溪茶于是开始模仿岩茶,先炒后焙,工艺没什么两样。真伪混杂,人们无法分辨,世道如此,让人感慨。可惜我的肺病日益加剧,只能把饮用蔗浆茗茶当成修仙。仙道不至,武夷山的井坑香涧路途迢远。浮云蔽日,我也只好闲扫落花,无暇为你分辨正邪了。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乌龙茶焙火工艺特点介绍
台湾冻顶乌龙茶武夷行(蔡老师功劳)
乌龙茶源于武夷山的原由及中国茶影响
青茶(乌龙茶)的审评
闽北乌龙茶的制法
乌龙茶——武夷岩茶的历史演变
乌龙球与乌龙茶
《乌龙茶 又名(武夷山下)》剧情梗概
我们通常叫做乌龙茶的实际是什么茶?
乌龙茶焙功

奇苑茶业公司淘宝网店二维码

奇苑茶业公司微信号

(奇苑公司微信号及公众微信号)

(登录微信后,请在微信的“发现---扫一扫”)

【更多武夷山茶叶新闻】
更多>>>>

公司茶园基地

(点击照片可放大)

九龙窠(一) 九龙窠(二)
北斗峰茶园 天心庙前茶园
天心岩火焰山茶园 天心岩土国在茶园
水帘百年老枞水仙 牛栏坑茶园
慧苑竹窠茶园 悟源涧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