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茶人茶事 >> 正文

 


“大红袍之父”陈德华(图)


发布日期:[13-08-15 ] 收集整理:[武夷山奇苑茶业公司]


“大红袍之父”陈德华

   “大红袍之父”陈德华:第一个无性繁殖培育成功“正本”大红袍茶树;第一个研制成功大红袍商品茶;第一个恢复传统武夷龙团凤饼紧压茶,制成大红袍茶砖;也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红袍传统工艺技能代表性传承人……

《武夷茶韵1385》顶级大红袍

    冬日的南宁,正值凄风冷雨的上午,当《食尚》记者携着一连串陈德华的头衔,怀着既兴奋又尊敬的心情,探寻“大红袍之父”陈德华,听他讲述“三个第一”,讲述茶人在茶里所凝聚的浓浓深情,他会将你身上的严寒驱走,留给你的是香而不溢的悠悠茶香。

  结缘大红袍

  在广西武夷山市北斗岩茶研究所里,记者看到如大红袍深沉、朴实,有岩石般骨头个性的陈老,谈起结缘大红袍的过往,这位满身浸润着茶之深情的老人,感慨万千:武夷山大红袍自上世纪60年代初 “神秘”地走出九龙窠后,历经20多年,绕了一个大圈,又秘密地回到武夷山。陈老说,1985年他参加福建省茶叶科学研究所50周年所庆活动,私下向自己的大学同学、省茶科所培育室主任黄修岩提出,希望带几株大红袍茶苗回武夷山种植。黄修岩看着20年前曾被拒绝过一次的陈老,这一次被他难舍的大红袍情结打动了,就因“为了武夷山茶业的大局,我会把它当做一件大事来办好的”,这次同学很爽快地答应了,把五株正本大红袍茶苗带给了陈老。

  大红袍回“娘家”

  如获至宝的陈老,把茶苗包装好隐蔽地带回了武夷山。为了能让大红袍无性繁殖成功,陈老开始紧锣密鼓地研究九龙窠的地理环境,发现武夷山的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滴流。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陈德华费尽心力,在御茶园找到一个类似的生长环境。这五株正本大红袍茶苗完好地种在御茶园名丛观察园中。此后,陈德华秘密嘱托茶科所技术人员李秀华同志悉心照料。经过陈德华的繁育、推广,武夷山从此才有了无性繁殖的大红袍。陈德华成为第一个无性繁殖培育成功 “正本”大红袍茶树的茶人

  对于寻常百姓来说,想要品尝九龙窠绝壁上那6棵母株大红袍,每年只能产几百克茶叶,简直就是一种奢望。陈德华引回大红袍母树穗苗,成功地进行无性繁殖后,武夷山大红袍才开始大量种植,名闻天下的“大红袍”也由此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研制成功商品茶

  接着,陈德华亲自拼制了几百斤成品茶,并自己设计香烟盒大小(每盒15克)的外包装。1990年10月,陈德华前往安徽农业大学拜访中国著名茶人陈椽教授,恳请他为大红袍题字。喜欢武夷岩茶的陈教授,欣然命笔,为武夷山茶叶科学研究所题写“大红袍,八三茶人陈椽题”。从此,陈椽教授的题字从1991年开始使用,如今已成为武夷岩茶“大红袍”的特有标志。第一个研制成功大红袍商品茶,第一批由陈德华亲手制作,打着武夷山茶科所招牌的商品大红袍,就这样出现在茶叶市场上。

  有了两个第一之后,陈德华便开始挖掘他的第三个“第一”,陈德华介绍,对于第一个恢复传统武夷龙团凤饼紧压茶,制成大红袍茶砖,是有历史典故的。(本文转自“茶联网”)据了解,宋代北苑茶名扬天下,北苑茶的极品——龙团凤饼,是福建乌龙茶的前身。唐宋时期,武夷茶即已制成龙凤茶砖,亦称龙团凤饼。为此,陈德华把福建茶的龙团凤饼这个历史题材挖掘并还原了出来,研制了一批武夷紧压茶,亦称龙团凤饼。该饼是以武夷岩茶为原料,经过紧压工艺造型,改变散装条茶的疏松外形,有利于包装贮运,保质期长,便于定量冲泡,香醇味厚,能保持武夷岩茶的特有风格。

  获技能传承人称号

  陈德华探索大红袍20多年,对大红袍的独特之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大红袍之父”陈德华谈大红袍
陈德华:茶叶界的“爱迪生”
陈德华:欲借传人抢占山西茶市
陈德华携大红袍亮相文博会
陈德华:像古人一样做茶
陈德华极品大红袍

奇苑茶业公司淘宝网店二维码

奇苑茶业公司微信号

(奇苑公司微信号及公众微信号)

(登录微信后,请在微信的“发现---扫一扫”)

【更多武夷山茶叶新闻】
更多>>>>

公司茶园基地

(点击照片可放大)

九龙窠(一) 九龙窠(二)
北斗峰茶园 天心庙前茶园
天心岩火焰山茶园 天心岩土国在茶园
水帘百年老枞水仙 牛栏坑茶园
慧苑竹窠茶园 悟源涧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