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
早9:00 - 晚18:00
周六日休息
发布日期:2008-03-25 9:59:43 访问次数:1813
□赵大炎
悠久的历史
武夷岩茶承前启后,历史悠久,茶文化博大精深。早在公元479年南北朝时,就以“晚甘侯”之祖闻名于世。唐代蒸青饼茶,“研膏”、“蜡面”进入上层贵族。宋代制作“龙团”、“凤饼”,随北苑入贡,“茶出武夷,其品最佳”。到元代(公元 1302年)于九曲溪南建造皇家御茶园,成为元、明两代贡茶中心。十六世纪初,武夷山先民们创制小种红茶,至十七世纪红茶达到全盛时期,扬名四海。早在明万历年间(1607),经澳门输往西欧,武夷山成为我国第一个最早进入欧洲的茶区,所以外国人以武夷茶为中国茶的总称。十七世纪后期小种红茶大量出口,经晋商转运数万里,入中俄边界恰克图销往欧洲,形成著名的“茶叶陆路之路”,足以与“丝绸之路”媲美。十六世纪,始于明代盛于清代的乌龙茶诞生,当时称三红七绿的青茶,即现在的岩茶。至十九世纪岩茶极为兴盛,以“大红袍”为首的五大名丛,饮誉中外,
并向广东、台湾等地传播。1820年前后由台湾人将武夷岩茶分别栽种于文山和冻顶山,成为冻顶乌龙名茶区,武夷山与台湾同根同祖,血缘相亲。历史证明,武夷山是红茶、乌龙茶的发源地,世界三大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武夷山独占其二,在我国乃至世界茶叶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今,武夷岩茶发展到十余万亩,质量不断提高与创新,以大红袍为首的品牌,肉桂、水仙、正山小种红茶等,深得广大消费者青睐。大红袍、肉桂、正山小种屡获中国(国际)博览会金奖。因此,武夷岩茶被列为我国十大名茶之首;2002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武夷岩茶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3年国家文化部授予武夷山茶文化艺术之乡称号;2005年武夷山获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夷岩茶(大红袍)摘取顶顶桂冠,独享殊荣。
独特的“岩韵”
“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唐·徐夤赞语)。武夷岩茶(大红袍)独具“岩骨花香”之岩韵,它的高贵品质,主要由三大条件决定:第一,有优良的茶树品种。武夷山岩茶名丛众多,素有茶树品种“王国”之称。其二,有优越的生态环境。武夷山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碧水丹山,人间仙境,岩茶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霄降,得天独厚,育成香肌,产为灵芽。其三,有优化的制作技术。岩茶制作工艺与历史上茶类一脉相承,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无与伦比”(当代茶界泰斗陈椽语)。武夷岩茶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活甘清香、茗冠天下。[FS:PAGE]
神奇的保健功能
武夷岩茶(大红袍)经验证明,它具有神奇的保健功能。就一般而言,茶叶都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但它所含的具有药理作用和营养价值的物质,又因茶类、品种、产地、制作工艺的不同,其含量有很大的差异。岩茶(大红袍)由于具有优良的品种,优越的生态条件,独特的制作工艺,它所含的茶多酚、生物碱、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芳香物等等,优于其它茶类是明显的。例如,武夷岩茶采摘的是连嫩梗带叶的成熟鲜叶,经过特殊的“做青”工艺制作,将梗脉中内含物带至叶面,而嫩梗中涩感弱非脂型儿茶素含量是叶面的两倍,茶氨酸茎梗含量是面叶的五倍,这些有益物质通过“做青”从梗脉向叶面分布,使叶面的儿茶素、氨基酸组成发生变化,更加丰富。岩茶富含钾、钙、镁、锌、锰、硒等矿质元素,如含锌量每千克高达112毫克。锌能明目,是肾脏主要物质基础,钾能促进血钠的排除,硒被称作“生命奇效”元素。当代茶叶界泰斗陈椽说:“武夷岩茶温而不寒,提神健胃,消食下气,还可用于防治癌症,具有降低胆固醇和减重去肥的功效。”难怪国际友人曾赞叹武夷岩茶(大红袍)为:“万物之甘露,神奇之药物。”
大红袍的发展
武夷岩茶大红袍相传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存九龙窠悬崖上六株母树,是岩茶高贵品质的象征。由于它具有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和独特的制作技艺,独具“岩骨花香”之岩韵,活、甘、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尤其是它具有神奇的保健功能,演绎了许多神话传说,越发神奇。如大红袍系神仙所栽,能治百病,茶树受红袍加身,由皇帝赐其名等等。因之,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为之倾倒。历次拍卖会上竞拍出天价,2005年20克大红袍高达20.8万元。
为了满足世人对大红袍既能观其形,又能品其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武夷山茶叶技术人员通过刻苦科研攻关,终于取得大红袍无性繁殖成功。并经福建省科委组织专家鉴定,一致认为,无性繁殖的大红袍保持了母树的优良特征特性,在武夷山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可以大面积推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达四万多亩。而今大红袍已由历史名牌成为行销世界各地的品牌,赢得世人的喜爱。为保护这一品牌,经国务院批准,“大红袍制作技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商标局批准使用“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发布制作大红袍质量强制性标准:外形紧结、壮实,色泽带油润宝色;内质香气浓长、清幽,滋味醇厚、甘爽,岩韵明显;汤色清澈艳丽,呈橙黄琥珀色。在市茶管会的监督下,武夷山各岩茶厂(场)家严格按照“国标”进行生产,并贴有相应的“标志”。
现在大红袍母树已成为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建设部编制的《世界遗产公约·自然·文化遗产:中国武夷山(文本)》称:“大红袍”茶叶母树作为“主要自然景观”和“文化遗存与景观”之一。九龙窠“大红袍”摩崖石刻,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为此,市人民政府根据《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及《国家文物保护法》精神,对大红袍母树及生态环境,实行特别保护和科学管理,停止采摘,留养复壮,让这一稀世瑰宝永葆青春。
2006年5月,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寄语武夷山大红袍:“忆当年六株母树五百年流芳;看今朝数亿红袍千万里飘香。”
上一文章:武夷茶神杨太伯
下一文章:武夷山:连接晋商贸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