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
早9:00 - 晚18:00
周六日休息
发布日期:2008-03-29 22:47:32 访问次数:1548
900多年前武夷山的那场斗茶赛,被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写的脍炙人口,激越人心,题为《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诗中写到“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不如仙山一啜好,冷然便欲乘风飞”,武夷山人以此为荣,将之与《岳阳楼记》绝唱相比,因为范公也未亲临武夷,却写出如此久唱的“茗歌”。
斗茶,也称作“茗战”。古时是明中对比,公开叫劲,如今是暗码审评,不要顾及情面,因此更加公正、平和。所以参与者踊跃,场面自然超过古时。
天公作美,茶神助兴。六月六日的武夷山既无大雨(本是雨季),又无骄阳,偶尔还飘过一阵湿雾,洒下几滴雨点,令人格外惬意。
天心村旁、景区路口。竹桌有序排列,彩色阳伞参差竖立。评委、嘉宾、观众、游客面带笑容,无拘无束。组委会主任刘国英宣布开始后,评委分桌就位。其中有专家、官员、茶农、僧人、美女,甚至有皮肤粗黑、走路抖动大乳房的娘们。只要是爱茶人,热心者都可参与。组委会不以貌取人、论资排座。邻桌的天心村老茶农当上评委,高兴地对年轻人说:我这“狗鼻子”(灵敏),能辨出香正不正。有什么特征;我的笨舌头能啜出味厚不厚、活不活……第一轮7个样我已经打好分数,他那桌还在讨论。第5泡,终于验证他的看法,分数重新调整。围观者佩服得不得了,发出啧啧的赞叹之声。那几位应邀而来和不期而遇的港台茶界评委更是听得入神,看得目呆。
斗茶场上佳茗屡现不穷,评委们大显身手。有的“老革命”遇到新问题,有的后生让人可畏,有的巾帼敢挑战须眉。老茶叶专家、本赛顾问姚月明不但要细审茶样,还要应邀与人合影,成了公众人物。
我见到原茶叶局的一位科长,在鉴评一泡香型独特的名丛时,由于众说纷坛,他几乎乱了方寸。泡之再三,至第五泡,他一点桌:“出来了!外来的新品种105。”经有此品种的茶农鉴别后,得到肯定。科长却故作姿态,头向后一仰:老矣,老矣,该退了!那个与他争辩最激的小林,立即“拍之马屁”:“姜还是老的辣!”科长得意之情,挂上了眉梢。老茶人常会有这种痴情癫态,切莫笑之。
一位与岩茶接触才短短十来年的退休局长,天生一个好鼻子,他闻香本事令人叫绝。岩茶“五香”经他闻后,讲出来八九不离十,不信,你可请专家们背地核实一下。我常暗中妒忌他那个并不高大起眼的鼻子。今天,他又被邀为评委,休息时很多人都爱与他交流沟通。由此我对儿子所说的一位法国香水鉴定大师的鼻子保险了几千万元,转疑为信。
在京开茶馆的女老板王某,也千里迢迢赶回参“战”,毕竟是久浸茶间,审评中也能说出一些门道,知道岩茶重在吃水,以味取香等说法。她用闲时讲了自己营销岩茶之道:“我在客人品茶时,悄然奉上一杯正宗岩茶,几趟之后,客人上瘾了,才知‘上当’,欲罢不能。‘上帝’乐意接受,生意也就有了。其间也要给客人看些岩茶资料,让他们知其然。”我想此计可否叫作“暗渡陈仓”。倏然间女老板令一些商界须眉们刮目相看,自叹不如。
我悠转了几圈,感受氛围。只见大多参与者十分注意茶德:晚辈提水、洗杯、冲水,并先请专家、长者揭盖闻香;专家、长者也细听后生意见,然后评点,交换看法。此已成茶界规矩、定俗,体现了茶人美德。那种一知半解,却爱抢先夸夸其谈者,是会受到鄙视的。
七日下午,茗战告捷。揭底对号,状元花落李、刘、林三家。红榜题名,奖金丰厚。有如范公所唱:“胜若登仙不可攀”,“赢得珠玑满斗归”。
此情此景,感慨良多。当晚,我又细读了范公茶歌,努力以白天的盛况去追溯当年的诗情。我想900多年后,肯定有人会提及这场申年武夷茶赛!
上一文章:一代大儒朱熹品茶论道
下一文章:连战福建祖地行——武夷山(最后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