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茶史茶俗

乌龙茶——武夷岩茶的历史演变

发布日期:2010-10-25 10:02:33 访问次数:2297

    乌龙茶,早期(1655年)厦门港口运销欧洲而名震环球。乌龙茶又名青茶,与绿茶、红茶并列为世界三大茶类,与我国绿茶、黄茶、黑茶、白茶并列为六大茶类。乌龙茶创始于中国福建,相继扩展广东、台湾,现在部分省的广茶区也有部分乌龙茶生产,其中以福建乌龙茶品质最为优异,驰名中外。它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的英译名为Oolong tea,它是采集于Tnea sinensis L①(中国武夷种)茶树鲜叶加工而成的茶类。
    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类,就制造中鲜叶内含物转化而言,作为茶叶特征物质的多酚类酶促氧化作用程序,介于抑制酚类酶促氧化作用不发酵绿茶与促进酚类本酶促氧化作用全发酵红茶之间(它的生产时间在红茶之前),即发生酚类的部分酶促氧化作用,遂形成乌龙茶特有的品质风韵——香高、味醇、绿叶红镶边。
    “八闽门户”的厦门,是著名的茶叶集散地,欧洲人认识茶就是从这是传播出去的。17世纪中期,荷兰东印度公司从这里购得武夷茶转销欧洲使之名扬英伦三岛,Cha字音就在这个时候开始用。厦门是中国早期茶叶对外贸易和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如今,乌龙茶从这里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一条通往世界各国的“海上茶叶之路”。
    民国时期至新中国建立初期,福建茶叶界泛称乌龙茶为侨销茶,顾名思义,就是我国在海外华侨聚居地销售的传统茶叶。后来认为这一名不够明确,便不称侨销茶,代之以称“福建特种茶”而出口。
    事实上,福建茶叶侨销不只乌龙茶一类,也有白茶、红茶和茉莉花茶,还有台湾省的乌龙茶和包种茶,广东省潮洲凤凰单丛和凤凰水仙以及石坪乌龙饶平色种、平和白芽玉兰、诏安八仙茶等都属乌龙茶类,早年就加入侨销茶行列。另外云南省的普洱茶、福建白茶,历来就有较大量的侨销。福建乌龙茶分闽北和闽南两大产区,闽北以武夷岩茶为代表(简称“岩茶”),闽南安溪茶为代表(简称“溪茶”)。岩茶中的武夷岩和溪茶中的铁观音,被誉为福建乌龙茶的两颗明珠。台湾乌龙,欧美人称“东方美人”,驰名遐迩。
    乌龙茶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粗壮,色泽青绿灰光,香气馥郁芬芳,汤色清澈金黄,滋味浓醇鲜爽,叶底绿叶红镶边。各地所产的乌龙茶又因品种、产地、制工不同,各具风格。
    与绿茶、红茶相比,乌龙茶的外形较为粗大,不具诱人的外观,却富有沁人心脾的芬芳和令人欲醉的滋味。乌龙茶的香气馥郁,芬芳持久,其滋味浓醇鲜爽,甘醇可口,回味无穷。一杯在手,它那特有的芳香,会使你立即进入“舌根未得天真味,鼻观先闻圣妙香”的境界。啜饮几口,便会满口生津,令你拍案叫绝。
    清代江南才子袁枚《随园食单•茶酒单》中,对在武夷山领略到乌龙茶真趣之后的感受有一段生动的描写:“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药。然丙午(1786)秋,余游武夷山,到幔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芳扑鼻,舌有余甘。一杯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初次品尝乌龙茶的人都会有袁枚所描写的经历和感受。虽命名曰“武夷茶”,但据所说“杯小”“壶小”及先嗅后饮的品茶方式判断,虽无泡功夫茶之法,已有饮功夫茶之实,当属“功夫茶”。武夷岩茶属乌龙茶,是早期闽南、广东功夫茶座中最受青睐之名茶。品尝茶叶不仅要重外形,更重要的是注意内质,领略其真味。再者,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风格,有各自所具有的色、香、味、形的特征。乌龙茶的品饮方法在所有茶类中也是最为讲究,最具特色的。从袁枚的描述中可见一斑。而实际品饮起来还要复杂的多。乌龙茶的品饮艺术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非寥寥数言所能尽述的,当人们领略到乌龙茶的真趣,就会被这种中国特有的珍品所征服。
    乌龙茶的制法发祥于武夷山。武夷山是中国三教名山之一,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之胜,峰峦叠嶂,怪石嶙峋,溪流纵横。产茶历史悠久,“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早在公元前1066年,就有闽濮族向周武王献茶之事,后来闽越王统治时,闽越王无诸已用茶祭天祀神,出征时,族民沿途为勇士敬奉茶,祈祷勇士们凯旋而归。唐代,武夷茶已成为高贵的礼品。宋元以来,山上茶事兴盛,岩岩有茶,于是“武夷真是神仙地,已产灵芝又产茶”。而且僧道造茶最为得法。明代道家朱升《茗理》①一诗,岩茶制作已有详述,类似现代乌龙茶的制法。制作方法的形成,则有释超全的《武夷茶歌》,这是传递乌龙茶制作的第一手资料。[FS:PAGE]
    乌龙茶的形成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它从原始茶经生采拍饼,经蒸青团茶、炒青散茶到做菁技术,逐渐演化而成。乌龙茶生产是一项程序复杂、技术难度大的劳动。茶谚云:“制好乌龙茶,要靠天地人。”即天时、地利、精湛的制茶工艺。乌龙茶的整个制造过程要进行“看菁做菁,看菁做茶”。特别强调根据香气的变化来掌握各工序进程,释超全的《武夷茶歌》中说“大抵焙时候香气”,这句倒可以改成“整个焙制候香气”。乌龙茶的焙制过程不但技术性强,而且也相当辛苦:“种茶辛苦甚种田,耕耘采摘与烘焙;谷雨期属处处忙,两旬昼夜眠餐废。”
    有“南方之嘉木”美称的茶,“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乃天地间之灵物”,更是天赋人类最佳之饮料。唐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刘贞亮《茶十德》中有“以茶可行道”,唐代茶道大行,已熟知“茶道全尔真”,“三碗便得道”了。 
    中国人饮茶传统源远流长,唐代开始饮茶习俗传到日本,发展出“茶道”,传到韩国便有“茶礼”,传到新加坡便是“茶艺”。吴觉农《茶经述评》中给茶道下定义是:“把茶视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乌龙茶老专家张天福认为中国传统礼仪中包含着丰富的茶文化内容,如以茶敬客、以茶联谊、以茶为祭、以茶为礼,已经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象征。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传统共识应是“德”。《周礼•地宫•师氏》:“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其提倡的茶礼四字箴言:俭、清、和、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高尚品性和处世哲学。
    “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功夫茶与汤①”。而用于论述冲泡功夫茶之名,始见与清代,清代俞蛟《梦厂杂著•工夫茶》云:“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并详细记述了功夫茶饮艺术,与今之流行程式几近一致,可见至迟在康熙年间,潮州功夫茶冲泡法已经形成,而且相对集中流行在闽南、粤东地区。品饮乌龙茶,要有一套饮功夫茶的功夫。清代陈启仁在《工夫茶》诗中写道:“宜兴时家壶,景德若琛杯,配以幔亭(武夷)茶,奇种倾建溪(闽北的主要河流)。鼎烹石泉,手扇不敢休。蟹眼与鱼眼,火候细推求,熁盏暖复洁,一注云花浮,清香扑鼻观,未饮先点头。”这是闽南、粤东茶人饮功夫茶程序,冲泡功夫和品饮艺术写照。
    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是生活艺术,早在唐代就有“茶道全尔真”,“七碗喝不得”之说。上世纪70年代茶道复兴,始由台湾掀起的茶艺传回大陆,1979年福建省博物院茶艺馆首先推出福建茶艺演成今日的武夷茶艺、安溪功夫茶艺、广东功夫茶艺以及台湾功夫茶艺,紧接着道家八卦茶、佛家禅茶以及各种形式的民俗茶艺如雨后春笋遍行全国。1989年在北京举办“茶与文化展示周”以来,中国更是掀起饮乌龙茶的热潮,茶艺馆如雨后春笋出现,形形色色的茶艺表演不断涌现,推陈出新,形势喜人。时代进入21世纪,乌龙茶已成为现代化社会的最佳饮料。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以宋代斗茶为底蕴,以武夷(岩)茶为主体而风行全国的功夫茶艺,是乌龙茶文化的精髓,是中国茶文化的奇葩。

工作时间

早9:00 - 晚18:00

周六日休息

18960606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