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
早9:00 - 晚18:00
周六日休息
发布日期:2010-03-28 17:46:44 访问次数:1566
说了西客的买茶,再来说说下梅茶商。每年春天,下梅茶行的行东都要亲自到河口去远道而来的西客,这里面除了下梅茶商的热情好客之外,西客买茶的数额巨大,自然成为下梅茶商“至河口”主要原因;另外,山西商人在买茶生意中的诚信和雄厚的购茶资本,也是下梅茶商愿意亲赴河口的重要原因之一。
说西客买茶的数额巨大,巨大到什么程度?西客究竟在福建崇安购买了多少茶叶?从恰克图的对俄茶叶贸易情况来看,据不完全统计,雍正十二年(1734年)以前每年约30万斤;雍正十三年(1735年)约为33.6万斤;到乾隆十五年(1750年)增加到了43.7万斤;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又增为80万斤;乾隆后期,每年不下200万斤;嘉庆五年(1800),又增加到250多万斤;嘉庆七年(1802年)约为151.2万斤;嘉庆十五年(1810年)约为252万斤;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上升到450万斤。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恰克图的茶叶贸易进入空前繁荣时期,道光十年(1830年)达470万斤;道光十七年到十九年(1837年—1839年),平均为700多万斤。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增至1075万斤;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1140万斤;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1176万斤;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高达1243万斤;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974万斤;道光三十年(1850年)1000万斤。到了咸丰初年,卖给俄商的茶叶一年仍多达900多万斤。这些茶叶中的绝大部分是来自福建的崇安地区。
庄国土在《鸦片战争前福建外销茶叶生产和营销及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一文中,对崇安地区这一时期茶叶的产销情况做了基本估算:鸦片战争前……输俄茶叶10万普特(336万斤)。……闽北茶叶产量可能有20-30万担(2000-3000万斤);道光年间,闽北茶叶产量是42万担(4200万斤),除极小部分本地消费外,绝大部分闽北茶叶都是商品茶。若以内销茶每担12两价格作为参考系数,鸦片战争前每年闽北茶的交易额当在白银200万两。
根据庄国土估算,在雍正至道光的一百多年中,山西商人平均每年买走茶叶10万普特(336万斤),送来白银40多万两。收购量大约是崇安地区茶叶产量的七分之一多;而道光年购茶的数量则是当地茶叶产量四分之一,送来白银160多万两。如此大宗的茶叶生意,下梅的行东当然是要亲自到河口去了。
另外庄国土的文章中还提到了茶叶收购的“预先支付制度”问题:“……为确保茶叶收购,预先支付制度就应运而生。……向行商购买当季茶时,(须)向行商预定下个贸易季度购茶数量并预付货款。……要预付购茶额的50%-80%现款。……行商将预付款之一部或大部向茶叶批发商订购茶叶,或直接到茶区向当地茶庄订购。茶商茶庄再预支给山户、厂户、茶农茶款,作为山户、厂户栽培、加工茶叶资本。商人资本支配茶叶生产,通常能使茶叶供应以购销合同的形式保证其质量和数量。”
衷干说,西客“每家资本约二、三十万至百万。”他知道的仅仅是山西商人投入茶叶贩运中的一部分。据徐珂《清稗类钞》的统计,在恰克图的对俄贸易中,山西商人投入的资产少则三五十万两,多则七八百万两,有些商人的资产甚至超过了千万。山西商人茶叶贩运过程中,通常是准备好了四倍于茶叶价格的资本:一份用于当季茶叶的款项;一份用于茶叶的运输和税收;还有一份是货物积压的成本,另外就是预付行商的茶叶订购款。为了保证质量和数量,山西商人一般都会全额预付购茶款。这也是让下梅的行东十分高兴地事情。而且“将款及所购茶单点交行东,咨所为不问”这样的行商作为,肯定赢得下梅行东的喜爱,亲自到河口去,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上一文章:“万里茶路”茶叶之路全程
下一文章:下梅茶市——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