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茶业资源普查工作总结
武夷山市茶业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8年12月)
为摸清我市茶产业现有状况,科学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决策茶产业发展大计,做大做强武夷山大红袍品牌,推动我市茶产业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茶业资源普查工作。从2008年4月开始,茶业局牵头组织林业、统计、农业等部门对现有茶山分布、面积、品种、产量等情况以及茶企业(作坊)的名称、地址、法人代表、商标、是否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否获QS证书、是否办理工商执照、是否办理税务登记、加工能力、年产值等情况进行全面普查,普查工作于12底结束,历时9个月,已全面完成普查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普查工作组织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茶业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由茶业、林业、统计、农业等部门组成。市政府分管领导江书华副市长任组长,茶业局局长陈泽财、林业局局长杨佑生、统计局局长陈建华、经研中心副主任彭永泉任副组长,成员由茶业局副局长张根生、林业局副局长姜传开、农业局副局长张顺仁、统计局副局长李辉、民政局副局长冯开强、经贸局副局长王章平、工商局副局长李建、质监局纪检组组长凌立和茶业同业工会会长刘国英组成。同时,把茶业资源普查工作列入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场创业竞赛活动进行考评。
(二)组建普查队伍。市茶业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茶业局),办公室主任由茶业局局长陈泽财兼任,副主任由茶业局副局长张根生、林业局副局长姜传开、农业局副局长张顺仁、统计局副局长李辉兼任,成员由茶业局、林业局、农业局、统计局抽调16人组成。乡村两级也成立相应的茶业资源普查组织机构,确定乡镇主要领导为乡村茶业资源普查的第一责任人,农业、林业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村级也确定专人负责,确保了工作的落实。
(三)制定工作计划。从2月下旬开始,市领导多次召集有关部门领导和有关业务人员会议,经过充分讨论,制定了《武夷山市茶业资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前期的调研,发现由于历史等多种原因,有些人的茶山种植在其他人的自留山上,有些厂、场茶山插花在不同的行政村,长期以来就有争议,还存在违法抢种的情况等,因茶叶外业调查要实地勾图,有部分茶农不太理解,误以为是划定权属工作,运作不好可能激化矛盾,影响茶区的稳定。所以方案确定了普查目的是查清我市茶业资源有关情况,不涉及茶山发证(茶山发证工作继续由林业局按有关规定实施)。同时,确定了各级普查机构的工作职责以及普查的工作方法、步骤等。
(四)开展普查试点。4月22日至28日,市茶业资源普查办在武夷街道柘洋村开展了茶业资源普查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收集了许多基础资料,总结了经验和不足,完善了普查方法,制定了科学、实用的普查表格,购置了普查必备的材料等。同时,市里还根据试点情况测算,决定财政安排茶业资源普查专项经费29万元。总之,通过开展试点工作,为全市普查工作的全面铺开做了充分准备。
(五)做好宣传发动和培训工作。5月21日,召开了全市茶业资源普查培训动员大会,统计局李辉副局长就普查入户登记和统计开展培训,林业局副局长姜传开就普查外业调查技术规定开展培训,茶业局局长陈泽财就全市开展茶业资源普查工作做全面部署,市有关领导在培训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参加会议的有: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和成员,各乡(镇)、街道分管林业和农业的领导,农茶场分管农业(或生产)的领导,各乡(镇)、街道、场普查办主任,各乡(镇)、街道林业站站长,有茶村的村主干,市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和市普查办工作人员。
会后,市、乡、村各级积极开展宣传发动工作,营造了浓厚的茶业资源普查舆论氛围。全市共张贴茶业资源普查标语600多份,发放《致全市茶农(茶企业)的一封公开信》10000份,用了10天的时间,在有线电视上滚动播放宣传茶业资源普查的目的、任务和意义等。同时,还边开展普查边进行了宣传发动。通过宣传发动,使茶业资源普查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除了市普查办组织开展培训外,各乡镇也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全市发放培训有关材料1200多份。通过培训,使参加普查人员吃透了有关技术规程,统一了标准,从而在技术上保证了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如茶山外业勾图工作,统一规定茶叶单品种面积大于3亩区划茶叶宗地,茶叶品种共分四大类,即肉桂、水仙、奇种、大红袍,以不同颜色代表不同茶叶品种,制作地理信息图,不足3亩的小面积的茶叶品种面积,以目测为准,只在座落和小地名标注,不制作地理信息图。
(六)加强检查督促。普查工作部署后,各乡(镇)、街道、场按照《武夷山市茶业资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和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的会议要求,及时组织500多名乡村干部及熟悉当地茶山茶农,分阶段、按时、扎实推进茶业资源普查工作。为确保政令畅通,确保普查进度和质量,市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和市普查办工作人员经常下基层指导,从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工作开展情况等方面,督查乡村两级是否成立普查机构,是否开展宣传发动,是否及时进村入户开展内外业调查等。同时,积极指导和协调茶业资源普查有关工作。其间市领导还专门召开各乡(镇)、街道、场主要领导和分管农业、林业领导茶业普查工作专题会议,强调、督促各乡镇工作开展。为切实加快全市茶普工作进度,按照会议精神,编制了各乡(镇)、街道、场茶业资源普查工作进度表,在全市范围通报4期。
(七)强化质量控制。为提高普查数据、资料等的质量,乡村两级普查工作结束后,市普查办印发了《关于印发<茶业资源普查质量验收工作方案>的通知》(武茶〔2008〕36号文件),规范了普查检查验收标准。要求各乡(镇)、街道、场先按普查验收标准进行自查,然后市普查办对其进行检查验收,并对检查的单位形成检查验收意见。茶山外业勾图工作方面:抽取每个单位普查面积或宗地数的20%(不足20宗地的,按20宗地抽取),检查人员到实地检查勾图误差,确认品种的准确率,宗地区划情况,以及检查利用地理系统制作茶叶品种宗地图的质量,茶品种的面积计算准确率等。入户、入企业(作坊)调查方面:大的茶业乡镇抽取2个行政村(其中茶叶种植多的行政村抽1个村民小组)进行检查,其它乡镇抽取1个行政村全面检查,要求抽查样本差错率必须控制在±2%内。通过检查验收,对不达标或不完善的及时要求整改,使普查数据、成果等更完善更符合实际。
二、普查工作取得成果情况
本次普查取得的成果包括:统计报表、成果图、普查报告和有关电子文件。
第一,统计报表
1、武夷山市茶叶品种面积汇总表;
2、武夷山市茶叶加工企业(含家庭作坊)基本情况汇总表;
3、武夷山市种茶村、农户情况汇总表
4、武夷山市茶叶品种年限面积汇总表(农户自报);
5、各乡(镇)、街道、场茶叶品种面积汇总表;
6、各乡(镇)、街道、场茶叶加工企业(含家庭作坊)基本情况汇总表;
第二,成果图
1、武夷山市茶叶品种面积分布图;
2、各乡(镇)、街道、场茶叶品种面积分布图;
第三,普查报告
1、武夷山市茶业资源普查报告;
2、各乡(镇)、街道、场茶业资源普查报告。
第四,电子文件
1、茶业资源数据库;
2、各类茶叶品种面积分布图(电子图)。
第五,其它成果
三、普查工作的依据和使用资料情况
本次普查依据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文件主要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4、其它有关规定、规程及标准。
本次普查使用的基础技术资料主要有:
1、96年林业资源二类调查平面图和1:10000的地形图;
2、林权改革相关成果资料;
3、其它有关资料。
四、普查工作体会
(一)领导重视和部门配合是关键。茶业资源普查,是我市一项重要产业的调查,它涉及千家万户,必须由政府推动,各有关部门配合,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力量来进行。我们深深体会到,茶业资源普查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部门的积极配合。特别是在解决所必须的人、财、物等方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二)宣传发动是动力。宣传动员工作是茶业资源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茶业资源普查的成败。为确保普查成功,全市各级十分重视宣传动员工作,并把宣传活动贯穿于整个普查的始终,渗透到每个阶段、各项工作中,并随着普查工作的深入,逐渐加大宣传力度,加快宣传节奏,掀起宣传高潮,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在宣传对象上,一是向各级领导、乡村干部宣传,使他们都来重视和支持茶业资源普查,为茶业资源普查排忧解难;二是向普查人员宣传,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荣誉感;三是向全市农民、特别是茶企、茶农广泛宣传,发放《致全市茶农(茶企业)的一封公开信》,使他们提高认识、积极参与、解除顾虑、主动配合;在宣传形式上,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具有针对性。全市各级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利用召开会议、制作标语口号、墙报、板报、悬挂跨街横幅等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茶业资源普查宣传活动。
(三)培训普查员是前提。这次茶业资源普查采用直接访问、现场登记、勾绘计算的方式,普查人员的业务知识、调查技术、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以及询问方式等综合能力水平是决定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市高度重视普查人员的培训工作,精心选调,严格把关,保质保量的完成培训业务。
(四)做好质量控制是根本。茶业资源普查工作步步相连,环环相扣,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全局质量。为此,我们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强化茶业资源普查全过程、各阶段质量控制工作,真正做到了层层有负责,环环有把关,确保普查数据与原始资料的一致性和汇总结果的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