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神杨太白
在武夷山的俗神崇拜中,与岩茶生产关系最密切的是茶神杨太白。杨太白,究竟有无真人?至今莫衷一是。但是,杨太白在武夷山岩茶产区被当地茶农奉为神灵、成为岩茶产区茶事活动的保护神,这一传说至少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武夷山岩茶产区的茶农是非常信赖杨太白的。开山仪式上祭杨太白,体现了茶农对茶神杨太白的精神依赖,希望在茶叶生产加工的忙季,能得到它的庇佑,开工吉利,生产顺利,劳作如意。开山仪式比较简短,仪式结束后,东家向采茶工表示敬意,分烟卷,赏小点心。立即安排采茶任务。太阳升起、露水初收,此时采摘茶叶最逢时,茶园里开始呈现出繁忙的采茶景象。2010年老5月,天心岩茶村老茶师吴煊海,为了传承这一传统习俗,就领着青狮岩茶厂的伙计和家属,带着祭拜茶神杨太白的供品,一同在自家茶园山场举行了开山仪式。
传说杨太白与制作乌龙茶技艺的起源有关。凡成为一方之神,它都庇佑了一方山水的物阜与民安。杨太白也不例外。武夷山岩茶产区的茶农之所以津津乐道杨太白,是因为杨太白教会了岩茶产区的茶农们制做岩茶的方法,传授给他们制作岩茶技术,天心岩茶村的茶农们更多的是将他作为茶师先祖来供奉。实际上,杨太白更像是岩茶制做这个行业里的祖师爷。从民间流传的杨太白故事中,杨太白令茶农们尊敬的理由之一,杨太白也是一位普通做茶的师傅,由一介茶师越升为神,茶农觉得他有亲和力,所以敬奉他为神。是神,就会让崇拜者产生精神信仰,杨太白的功德就会被信仰者无限放大,夸大到神力无边。
值得岩茶产区茶农们敬奉的杨太白茶神,也让茶农对它持有畏惧感。对俗神的惧怕,是农耕时代耕作者在道德意识中持有的一种特殊心理。茶农生产力低下,生产技术低劣,常出现不是把茶叶采坏了,就是把茶青做坏了,或把茶叶焙坏了的情况。岩茶的加工技术是很强的,一旦做坏了,造成损失怪谁去?只好从道德意识、精神境界里去寻找过失。是不是对杨太白奉敬不周?还是某些唐突行为伤了杨太白的尊严?茶农借助对茶神杨太白的忏悔而自省。把普通的茶事活动,当作如履神圣令,非得谨小慎微去做不可。这种敬畏心态,最容易从身份卑微的茶农们身上表现出来。
桃源洞“寿”刻 郑友裕
因此形成了祭祀杨太白的仪式。祭祀杨太白仪式是茶农们在自家茶园现场进行的。祭祀时间不是很确定,但参照了立夏这一节气。天心村的茶农们祭茶神一般定在“开山”之日。所谓“开山”,就是茶农各自开始采摘一年之初的头春茶叶。开山的时间一般定于立夏前三日之内。祭茶神仪式上,没有固定的杨太白神像。茶农们更多的是在茶山所在地的社庙里进行。当然,也有一些茶农几家合伙出点钱,在几家人茶园的交界边缘地块上,雕塑一座简易的杨太白像,或搭个小石屋,在其中书写“制茶先师杨太白神位”诸字。立夏前后几天,是武夷岩茶开始采摘的时间。茶农们赶早在制茶祖师杨太白塑像前静默举行祭祀仪式。这种仪式不繁琐,早餐后,工头或茶山主人上山时就将家中准备好的供品与采茶用具一并带上。先摆放于茶神位前,点香,作揖,磕头之后,工头会当着茶神位交待采茶工人一些事宜,比如说不敢把吃剩的饭菜泼洒在山地上,茶神会饶不了你的;不可大声喧哗,更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可践踏茶丛,弄伤茶丛等等,这些细微动作,都表现出对茶神杨太白的敬畏。
杨太白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发明并总结出凉干、揉青、炒茶、烘焙、分拣等一整套的制茶工艺。这套工艺就是武夷山乌龙茶的制作技艺。武夷岩茶产区的茶农们,把杨太白看成是制茶师祖,茶农家家供奉祭祀他,表示不忘他的功绩。
武夷茶在民间信仰习俗中所产生的精神信赖,给了大众百姓积极有力的支撑,也为大众百姓的精神养生提供了永久的良方。 如今武夷山茶产区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各茶区的茶农们也将祭茶喊山仪式、开山祭杨太白仪式、制做龙须茶仪式,与茶村的旅游项目结合起来,为游客展示古老茶乡上的敬畏茶神习俗,让茶乡的人文历史得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