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武夷山品茶,也许与别处不同。典型的武夷茶艺与岩茶大红袍的岩骨花香融为一体,美丽的茶艺女把东方礼仪把参禅虔诚把武夷人文变成了透着棕亮色的岩韵,茶艺女气质不凡,如仕女般高雅矜持,正襟危坐于案前,清丽的脸庞洋溢着和颜悦色,纤指掇着的小如桃果般的杯子,满斟给你的是飘逸着缕缕茗香的岩茶,以她们的婀娜多姿,展现了武夷山大红袍无穷的魅力。伴随着微颤在碗面上的江南丝竹声,古老淳厚的武夷茶艺被茶友们欣然接受了,一道淳厚且又淡雅的精神美食,润了你的喉,也养了你的眼。
“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就是对武夷岩茶形象美与气质美的最好概括。武夷山峰回路转,怎一个缤纷的人间仙境,吸引着渔樵耕读者、羽流名士、商贾儒生、布衣走卒驻足山中,走进茶农茶园,因而晓得了碧水丹山中的茶,是有灵性的“神荼”,那是神农尝过的,如今奇迹般地在岩峰脚下繁荣,有人称它石乳,有人称它大红袍,曾让病入膏肓的举子得救考上状元,神奇的故事让它罩上了本不是茶的东西。岩茶,是达官贵人的,也是寻常百姓的。
武夷山人吃茶从佛家说起,禅茶从寺庙说起,玩茶从斗茶开始,品茶又从演绎开始,零乱杯盏、繁忙壶盘,形成习习惯的格局,演示套路渐臻于艺,沏茶分茶劝茶,程式得以完善升华为道,取其精华得技艺十八,谓之武夷茶艺十八道——
焚香静气、叶嘉酬宾、活煮山泉、孟臣沐霖、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浴、玉液回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鉴赏三色、喜闻幽香、初品奇茗、游龙戏水、尽杯谢茶。
纵观武夷茶艺,聚集了妙曼的动态之美。形象比喻、历史典故、民间礼仪,浓缩成了武夷茶艺的雅趣。这种雅趣可以培植起你基本的武夷茶文化修养。
武夷茶艺是以武夷岩茶为载体,以茶馆或舞台为展示场所,并以古曲音乐、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向来宾演示茶的冲、泡、饮、尝等技艺。伴随武夷岩茶而生成的茶艺,丰富了武夷茶道。可以说,茶若不借助艺,无艺则不美,无艺则不含蓄。茶艺的演示主体是茶艺女孩,她们的纯美给人怡然自得的愉悦。她们宛若茶神幻化出的仙姑,武夷本土上最美的茶韵天使。当品茶能被优雅的行为艺术取而代之的时候,茶艺就成了一种文化行为。岩茶之香氤氲濡养了茶艺女的磁性魅力。
茶艺女是展示茶艺的主体,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武夷茶艺表演风格有别于舞台风格,舞台表演艺术突出张扬、激情、奔放、豪迈,武夷茶艺表演则与其背道而驰,表演者独守着严谨规范、缄默沉稳的形象气质,遵循着茶道演绎的程序风格。茶艺是美的,是神与形和谐之美的载体。神,洋溢出茶艺女神态的优雅从容;形,展现出茶艺女动作的妙曼柔美。武夷茶道的十八道程序,实际上是武夷山人将茶道之美进行了升华,通过礼节性的程序化,一步步引导人们走向宁静,走向高雅,走向禅境,努力寻求心旷神怡的境界。茶艺表演展示了程序之美,让武夷岩茶的意蕴得到了诠释。表演十八道茶艺程序的是茶艺女。
茶艺女纤细手指善于调兵遣将:“三龙”被叫来护鼎,“三龙”即用拇指、食指扶杯,中指顶杯,此法既稳当又雅观。“关公”被召来巡城,实际上是依次来回往各茶客的杯中斟茶水。“韩信”被叫来点兵,是因壶中茶水剩少许后,再往各杯点斟茶水的过程。茶艺女手指间的功夫,能让十八道茶艺走遍品茶人的心肠,然后由你的五官收藏这些形象的茶艺程序。
从表演型的武夷茶艺总体程序来看,武夷茶艺的前二道程序,旨在创造一个和静的环境,与“和、静、清、寂”的茶道氛围相融洽。随着悠扬古曲《春江花月夜》的古筝响起,身着清雅朴素旗袍、端庄大方的茶艺女,手捧着武夷奇茗伫立案前,侍茶者恭候两旁,茶艺女虔诚焚香,庄严敬拜茶圣,接着请宾客鉴赏嘉茗。接下来的七道是泡茶的技巧。武夷茶艺表演顺应人们求美求乐的情趣,形象化地用肢体语言讲述,艺术化地用指尖技巧展现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