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打响品牌路
春末夏初,正是武夷山大红袍源源不断外销的繁忙季节,记者到有关茶叶厂家随意走访,发现厂家和茶农都笑容可掬,九龙袍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俞代华感慨地说: “今年茶青收购每公斤达38元,比往年翻了几番。这应当得益于武夷山大红袍品牌的推广,品牌战略使武夷山大红袍身价倍增,效益直线上升,并红遍天下。”
据介绍,武夷岩茶历史上,就有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半天腰等五大名丛,所谓名丛、单丛,数量自然有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武夷岩茶不断优胜劣汰,现在仍然保存常见的300多个品种,加上一些不知名的,至少上千种,可谓品种繁多,但令人记忆犹深的品种却寥若晨星。
为改变武夷岩茶种类繁杂难记,驰名品牌稀少,形不成品牌效应的现象,武夷山市委、市政府从新世纪初开始便组织全市力量,统一大打武夷山大红袍,并通力协作,扩大生产规模,走岩茶产业化之路,以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更大份额。武夷山市主打大红袍品牌子。注册了“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目前正着手实施《“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的使用管理规定》。
近年来,武夷山市委、市政府也加快了创建岩茶品牌的脚步,目前,武夷岩茶面积扩大到11.5万亩,全市涉茶人员达5万余人,在工商注册登记的茶企业有262家、有初制厂1017家,作坊759家、已注册茶叶商标90个,武夷岩茶全国销售网点3800多个。上世纪80年代中叶就经省农科院专家鉴定,与6株母树大红袍保持不变异的大红袍无性繁殖技术获得成功。如今,大红袍面积发展到4万亩,在成立武夷山市茶叶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去年武夷山正式恢复设立茶叶局,进一步加强对岩茶企业、市场、质量的管理与服务,防止降低岩茶品质行为。岩茶正逐步成为武夷山市与旅游业并驾齐驱的经济支柱。
针对武夷岩茶品种优异,质量超凡,而缺乏精美包装上市的状况,现在武夷山几乎所有较大茶叶厂家都不惜投入引进新型设备,采用真空包装,并配以精美的武夷山水图案,令人爱不释手,一改以往散装或大箱包装的现象。这种真空包装办法,在良好的保存环境中可长期保存,香味依旧扑鼻而来,这对武夷岩茶品牌形成作用不可低估,一位在北京马连道茶城从事大红袍茶叶销售的商人说,以往那种土纸包装,即使茶叶质量再优异,客人也难以认同,如今美观又富文化内涵的包装,不但增强了品牌魅力,而且身价倍增。
培育龙头企业
从2007年开始,武夷山市茶叶龙头企业——星愿(中国)茶业有限公司先后携手武夷山市的星村、武夷等产茶大镇,组建起多个村级“有机茶合作社”。通过武夷山市茶业局推广“龙头企业加农户”这一经营模式,建立龙头茶企与茶农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做大做强武夷山茶产业。
武夷山市星村镇黄村村茶农王平说:“原来,茶叶都是自己生产,自己加工,质量品质都提不上去。现在,有了武夷山市茶业局作主管部门,加上‘星愿公司’带动,我们成立了‘茶叶合作社’,技术人员都会来指导我们,现在我们茶叶的质量有提高,品质也一直在提高。”
近几年,武夷山市政府从用地、用电、税收、项目扶持等方面向龙头企业倾斜,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并加大招引引资、内引外联力度,使一批港资、台资、内资茶叶龙头企业落户武夷山市。本地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外地茶业龙头企业的落地,大大提升了武夷山市茶产业的整体素质。星愿(中国)茶业有限公司已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百强茶业企业。
推进标准化生产
贯彻实施本地制定的各类茶叶标准,如武夷岩茶国家标准,蒸青绿茶省地标准等,建立了多个标准化生产示范片区;以培训和示范为手段,加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茶叶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从源头治理入手,切实提高茶叶卫生质量水平。2005年起,配合省厅或中茶公司,每年在建瓯、武夷山等茶叶主产县,开展大型茶叶质量安全生产培训活动。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企业开展“三品”认证,对获得“三品”认证的企业,予以一定的资金奖励。星愿公司和福建农林大合作,在天心、曹墩等茶叶主产村成立了4个有机茶生产合作社,实行农用投入品配送制,目前加入合作社并按有机茶标准管理的茶园面积达10060多亩;出口茶叶基地严格执行基地备案 制、农资配送制和质量溯源管理制,切实防止农残超限。
大力宣传促销
通过政企携手、茶旅互动,举办大型茶事活动,加大茶叶品牌、企业、产品宣传力度。2007年开始,南平市政府连续两年举办茶王赛,评出武夷大红袍、闽北水仙、红茶、白茶等八项茶王。从2006年起,武夷山每年财政预算300-400万元,以“浪漫武夷、风雅茶韵”为主题,在北京、上海、深圳、福州等地持续不断地开展宣传促销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连续两年武夷岩茶价格涨幅均在30%以上。松溪通过设置大型户外广告、发放光盘、宣传册和发送手机短信等,宣传松溪绿茶,并联合8家龙头企业,实行品牌、包装、质量“三统一”,共同打造松溪绿茶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