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在“牧之源”的“味处”就餐,用的是日本茶料理。每人一盘,整洁卫生。有好几样茶食茶点,不油不腻,清爽可口,至今还有印象。
回国后,我一直冥思苦想,善于发明创新的日本人,为什么在一些事情上,总是那么固守传统。比如在茶叶制做上就是如此。他们早在唐代中期,就由日本高僧最澄引去中国茶种栽种,宋代时日本荣西大和尚也来到中国研习团饼茶品饮艺术,并将之升华为日本茶道。千百年以往,他们还种沿用蒸青制茶之法,弘扬的是抹茶、煎茶之道。
其实日本不少人士,对风味独特、文化内涵丰富、品饮饮艺高雅的乌龙茶也很钟情,誉之为保健美容茶。乌龙茶早已在扶桑广泛面世。近年已有人在东京设铺开卖武夷岩茶。我们那天参观的“牧之源”茶店的货架上,也显眼地摆着“武夷大红袍”,当我们问及时,主要遗憾地说“已无货,这只是样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的日本茶界人士也前来武夷山探访乌龙茶制做技艺,当时有关部门还对之保密。其实这种资料早在一些书籍报刊见载了,只是这种变化参数太大,难于学会弄懂。如“看青做青,看天做青”、“既要促进发酵,又要抑制发酵”、“死去活来”等等,没有长期的摸索实践,是学不到手的。即使现金把各种数据输入电脑,也要会根据各种变化情况点击运用。可能是高度现代化的日本人烦于这种难捉摸的传统工艺,也可能他们更注重效率,也许......我不得其解,待向行家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