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心怡]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主持工作的副书记、副院长,福建农林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主持和承担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10多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申请与获得国家专利2项,出版45万字《茶叶加工工程》专著。
机械,历来都是个冰冷的名词,而女人研究机械,更让人平添几分枯燥之感。然而长期从事茶叶机械研究的金心怡教授却不这么认为,在期待着福建乃至中国的茶产业都来一场“工业革命”、致力于工业造福农业的机械研究中,她的事业生活也更添几分精彩。
机械采茶:推动闽茶向前迈步
“中国机采看福建,福建机采看建瓯。”金心怡教授告诉记者,我省是乌龙茶主产区,近年来采茶工日趋紧缺,机采可以比全国先行先试。2007年福建建瓯85%以上茶园实行了机采,机械采茶耗时短,很大程度地节约了人力与时间,提高了工效,使采茶成本方面大幅度降低。由于机采能在最佳时段采摘,保证了茶叶质量,这让建瓯成为出口乌龙茶的主产区,也推动了福建茶叶的向前发展。
反过来再看看2007年一组茶数据:福建省茶叶产量22.2万吨,占全国1/5,茶叶营销总值170亿元,占全国35%。金教授表示,去年我省的茶叶总产、单产、良种数量、良种普及率、出口创汇单价、销售总额等均居全国第一。事实上,这些数字的背后,茶园机械化生产带来的好处功不可没,我省需要长年的产量增长、位居第一,也需要对茶叶机械、科技方面的绝对重视。
发展软肋:茶机业相对落后
虽然机器采茶已很成熟,但是茶叶机械化加工方面却很薄弱,让人揪心。
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等产茶大国十分重视茶叶的清洁化生产工作,已采用全套加工流水生产线加工,加工工艺高度规范化,茶叶产品高度规格化。日本蒸青茶全自动加工生产线已相当成熟,日本蒸青茶初加工清洁化生产是从鲜叶入场开始的,整个过程没有茶落地和人手过多抓摸等情况,而且加工生产线日产干茶7000kg只需7个工人。台湾地区茶叶生产也应用了清洁化能源,在台湾茶叶产区已禁止茶叶加工厂直接用简易的、污染大的燃煤炉灶,而采用柴油和石油液化气作燃料。
金教授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了世界各地及台湾地区的茶叶机械化加工的先进之处。很显然,虽然茶叶仍然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但是在产业化水平、劳动生产率、新技术新设备推广等方面落后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
“我国是世界茶叶生产大国,但不是茶叶生产强国。”金教授一针见血地分析指出:“我国茶叶生产的薄弱之处是茶叶加工业,而茶机业相对落后则是制约茶叶加工业发展的软肋,茶叶‘加工凭经验,质量凭感觉’的现象仍普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