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茶人茶事 >> 正文

 


“骏眉梁”探源———再访武夷山市骏德茶厂


发布日期:[09-11-17 ] 收集整理:[武夷山奇苑茶业公司]



    “正山”传人

   当日,记者再次拜访了梁骏德大师。梁骏德是当地制作“正山小种”红茶出了名的老技师,当今正山小种红茶中的极品“骏眉”,就因为制作的第一人为梁骏德师傅而得名。

   梁骏德告诉我们,他现在虽姓梁,但其祖上姓江,他是跟了母姓。江氏是在南宋末年为躲避战乱从中原河南迁至贵溪,最后在桐木此地定居,并开山种茶、种竹,繁衍生息。当地的江氏、梁氏等族在明末时期建简易木制厂房,兴制“正山小种”红茶并繁荣至清代。江氏历代皆以种茶为生,更是负责把关正山小种红茶品质及制作工艺的,现在的江氏已经传至第24代,仍然是以种茶,制茶为生。

  为了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江氏的源远流长,梁骏德特意让大儿子梁天梦把家中珍藏的“江氏族谱”捧出来给我们看。当我们小心翼翼地翻看着古旧木箱中那一本本记载着悠长历史岁月的斑驳族谱,听着骏德师傅的介绍,我们明白这闻名海外的“正山小种”红茶的价值除了其特有的品质外,就是它这悠久的历史。

    正聊着,不一会功夫,梁天雄已经将正宗的正山小种红茶泡好了。端起一盏茶,但见功夫白瓷茶盏中的红茶汤色红亮,细看茶液与盏壁之间似有一圈金黄的环;将茶放至鼻下一闻,一股独特的香气,沁入心脾;小啜一口,一股桂圆味般的甘甜感顿生,呑咽入喉,滋味更是醇厚回甘。

      梁骏德告诉我们他制茶的工艺大体可分为采摘—晾青—萎凋—揉捻—自然发酵—烘干等过程,这是茶的粗制阶段,但这些工艺几乎全凭手工,其中如揉捻这个环节涉及的技术性非常高,那才是制茶的秘密所在。就是这个环节,不添加任何其他成分,全凭茶师根据茶叶的老嫩程度,以目测来决定制作的时间,却能制作出独特的桂圆味来,使茶叶具备香甜味醇的优异品质。后面的精制阶段如筛拣、裁切的过程现在都在车间里用机器来完成了。

      我们跟着梁骏德来到他的茶叶粗制厂,这是一幢四层的土木结构楼,当地称之为“青楼”。四层与三层的外围楼板上在采茶与制茶季节都是用来晾晒茶叶的;一层二层是烘干房,这是利用热气往上走的原理,将发酵好的茶叶在这烘干;二层很有特色,地面上用条砖砌成一圈,条砖之间留有缝隙,据介绍底层烧火加热时,热气与火苗即可从此缝隙中进入二层的隔热层,既便于迅速升温,也便于控制整个“青楼”的温度;三层是萎凋房,地面上铺着小四方孔的竹席,供萎凋摊叶用,因使用多年,萎凋房内的架上和地面的竹席之上已经积了一层烟黑;最底层是烧火层,桐木当地松树很多,日常燃料都用松柴,故“青楼”所用的燃料亦系松柴。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武夷山茶厂商人的有趣拜神之说
为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节献礼——探访武夷山古茶厂
永生岩茶厂捐款支援灾区建设
武夷山众多茶厂抢注“金骏眉”商标
骏德茶厂创始人“茶人”梁骏德
第三节 产量、产地(民国时期武夷山茶厂情况表)
第三节 产量、产地(民国时期并入大厂经营的原有茶厂情况)
第三节 产量、产地(民国时期武夷山废弃茶厂情况表)
碧石茶厂遗址
瑞泉岩茶厂遗址

奇苑茶业公司淘宝网店二维码

奇苑茶业公司微信号

(奇苑公司微信号及公众微信号)

(登录微信后,请在微信的“发现---扫一扫”)

【更多武夷山茶叶新闻】
更多>>>>

公司茶园基地

(点击照片可放大)

九龙窠(一) 九龙窠(二)
北斗峰茶园 天心庙前茶园
天心岩火焰山茶园 天心岩土国在茶园
水帘百年老枞水仙 牛栏坑茶园
慧苑竹窠茶园 悟源涧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