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张泉苑“水仙种”
该号创始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创始人张白源,同安西塘人,到泉州胭脂巷口设点摆摊,贩运建茶,后开略具规模的茶店。民国5年(1916)张伟人接任经理后,确立武夷水仙种规格质量。为了适应当时消费者喜爱陈茶的习惯,选用三年以上的武夷岩茶作为水仙种的主要原料,另加5%左右“花茶”——它有别于茉莉花茶,是用新的武夷半岩小种作茶胚,以桂花或树兰花窨制而成。并在武夷山购置青云崖和磊珠岩两个茶厂。民国9年前后,又和武夷山碧石岩、竹窠岩、幔云岩、弥陀岩等4个岩厂的住持僧签订长期包销契约,又于民国19年以银圆3万余元购买慧苑岩东厂。民国5~22年是张泉苑茶店全盛时期,每年从武夷山运出岩茶平均400箱(每箱约35斤)在泉州库存保持1000箱左右,每年销货额可达18万元,其中武夷水仙种占80%,其价格分:锡罐装每斤16罐,售价银圆19.2元;纸包装每斤120泡,售价银圆12元。泉苑水仙种具有多年历史,早已驰名中外,尤以海外侨胞更加笃信,每年春节期间,常要排队购买,大批量还要预先付款订购。成为侨居菲律宾等地华侨居家必备的保健良药。1956年公私合营,厦门外贸部门仍然沿用“水仙种”商标牌号。
惠安施集泉“铁罗汉” 乾隆四十六年(1781),施大成在惠安城关霉梧街开设施集泉茶店。派其孙济候亲到崇安选购武夷茶,并购置刘官寨茶厂。民国10年前后是施集泉业务兴旺时代,每年营业额由3万升到12万元,其中铁罗汉占30%。民国13年以银圆1.3万元购买慧苑岩西厂,这是武夷山三条坑内著名的岩厂,不仅茶的品质好,产量也较高。
据当年长期负责上武夷山组织货源的鲍书图介绍,他督制施集泉自有的刘官寨、慧苑西两个岩厂的茶,还要通过各种渠道,向武夷山的天心岩、天井岩、天游岩、磊石岩、幔陀岩、霞宾岩、珠帘岩、宝石岩、清源岩购买部分岩茶。另外竹窠岩、碧石岩、弥陀岩、幔云岩在未被张泉苑包销前,也向施集泉长期供货。还特地向曹墩老农罗盛新预购“红梅小种”。民国10年前后,该庄每年从武夷山运出700箱至1200箱茶叶。1956年公私合营。
厦门杨文圃“名色种”
创办人杨文圃,泉州人,在厦门廿四崎项开设茶店,经营名牌商品茶“名色种”、“文圃小种”,每斤4.80元。杨文圃早年在武夷山经营的岩厂有桂林岩、玉林岩、碧林岩、桃茶岩、宝兴岩、庆云岩、霞宾岩等。
清末,茶店小老板砚农掌权之后,利用茶叶纳税可以扣抵捐官府钱之机,捞到“通奉大夫”这个官衔,外出坐绿呢大轿,讲排场。他每年春茶前都亲到武夷山“督制”岩茶,随带差役4人,还乘坐绿呢大轿。由于他是“通奉大夫”,沿途州府官员都得鸣炮郊迎,好不威风。
漳州林奇苑“三印水仙”
清嘉庆初年(1795),安溪人林燕尔流落在武夷山岩厂当雇工,后来购置幔陀峰、霞宾岩、宝国岩茶厂,积极开荒种茶,所产岩茶运至闽南出售。同治年间(1862~1874),其后代林心博在漳州创立林奇苑茶店,专营武夷岩茶。清末在厦门设立茶栈,将武夷岩茶运至新加坡、马来亚、泰国、缅甸等地销售。民国初年,再在云霄县设立茶栈,供应漳浦、诏安、东山等地。民国9~19年处全盛时期,每年从武夷山运出武夷岩茶和中低档乌龙茶3000多箱(约1000担)。在这段期间,林奇苑在厦门、漳州、云霄三处营业额每年达30万元。漳州批发和零售占70%。民国21年三印水仙已成为脍炙人口、老少皆知的名牌茶。
漳州林金泰茶行“老丛水仙”
清末民初,漳州林瑞苑茶店值武夷岩茶销路比安溪茶吃香之机,在武夷山经营霞宾岩和珠帘岩初制厂,并在赤石街设立精制厂,除收购岩茶外,也收购半岩茶,并开拓外销业务,在新加坡设立代理店。民国6年继承林书国之弟林诗国在厦门设立的林金泰茶行,用以扩大外销业务。初期以武夷山岩茶为名牌,标
该号创始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创始人张白源,同安西塘人,到泉州胭脂巷口设点摆摊,贩运建茶,后开略具规模的茶店。民国5年(1916)张伟人接任经理后,确立武夷水仙种规格质量。为了适应当时消费者喜爱陈茶的习惯,选用三年以上的武夷岩茶作为水仙种的主要原料,另加5%左右“花茶”——它有别于茉莉花茶,是用新的武夷半岩小种作茶胚,以桂花或树兰花窨制而成。并在武夷山购置青云崖和磊珠岩两个茶厂。民国9年前后,又和武夷山碧石岩、竹窠岩、幔云岩、弥陀岩等4个岩厂的住持僧签订长期包销契约,又于民国19年以银圆3万余元购买慧苑岩东厂。民国5~22年是张泉苑茶店全盛时期,每年从武夷山运出岩茶平均400箱(每箱约35斤)在泉州库存保持1000箱左右,每年销货额可达18万元,其中武夷水仙种占80%,其价格分:锡罐装每斤16罐,售价银圆19.2元;纸包装每斤120泡,售价银圆12元。泉苑水仙种具有多年历史,早已驰名中外,尤以海外侨胞更加笃信,每年春节期间,常要排队购买,大批量还要预先付款订购。成为侨居菲律宾等地华侨居家必备的保健良药。1956年公私合营,厦门外贸部门仍然沿用“水仙种”商标牌号。
惠安施集泉“铁罗汉” 乾隆四十六年(1781),施大成在惠安城关霉梧街开设施集泉茶店。派其孙济候亲到崇安选购武夷茶,并购置刘官寨茶厂。民国10年前后是施集泉业务兴旺时代,每年营业额由3万升到12万元,其中铁罗汉占30%。民国13年以银圆1.3万元购买慧苑岩西厂,这是武夷山三条坑内著名的岩厂,不仅茶的品质好,产量也较高。
据当年长期负责上武夷山组织货源的鲍书图介绍,他督制施集泉自有的刘官寨、慧苑西两个岩厂的茶,还要通过各种渠道,向武夷山的天心岩、天井岩、天游岩、磊石岩、幔陀岩、霞宾岩、珠帘岩、宝石岩、清源岩购买部分岩茶。另外竹窠岩、碧石岩、弥陀岩、幔云岩在未被张泉苑包销前,也向施集泉长期供货。还特地向曹墩老农罗盛新预购“红梅小种”。民国10年前后,该庄每年从武夷山运出700箱至1200箱茶叶。1956年公私合营。
厦门杨文圃“名色种”
创办人杨文圃,泉州人,在厦门廿四崎项开设茶店,经营名牌商品茶“名色种”、“文圃小种”,每斤4.80元。杨文圃早年在武夷山经营的岩厂有桂林岩、玉林岩、碧林岩、桃茶岩、宝兴岩、庆云岩、霞宾岩等。
清末,茶店小老板砚农掌权之后,利用茶叶纳税可以扣抵捐官府钱之机,捞到“通奉大夫”这个官衔,外出坐绿呢大轿,讲排场。他每年春茶前都亲到武夷山“督制”岩茶,随带差役4人,还乘坐绿呢大轿。由于他是“通奉大夫”,沿途州府官员都得鸣炮郊迎,好不威风。
漳州林奇苑“三印水仙”
清嘉庆初年(1795),安溪人林燕尔流落在武夷山岩厂当雇工,后来购置幔陀峰、霞宾岩、宝国岩茶厂,积极开荒种茶,所产岩茶运至闽南出售。同治年间(1862~1874),其后代林心博在漳州创立林奇苑茶店,专营武夷岩茶。清末在厦门设立茶栈,将武夷岩茶运至新加坡、马来亚、泰国、缅甸等地销售。民国初年,再在云霄县设立茶栈,供应漳浦、诏安、东山等地。民国9~19年处全盛时期,每年从武夷山运出武夷岩茶和中低档乌龙茶3000多箱(约1000担)。在这段期间,林奇苑在厦门、漳州、云霄三处营业额每年达30万元。漳州批发和零售占70%。民国21年三印水仙已成为脍炙人口、老少皆知的名牌茶。
漳州林金泰茶行“老丛水仙”
清末民初,漳州林瑞苑茶店值武夷岩茶销路比安溪茶吃香之机,在武夷山经营霞宾岩和珠帘岩初制厂,并在赤石街设立精制厂,除收购岩茶外,也收购半岩茶,并开拓外销业务,在新加坡设立代理店。民国6年继承林书国之弟林诗国在厦门设立的林金泰茶行,用以扩大外销业务。初期以武夷山岩茶为名牌,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