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武夷茶事

山水茶情缘——党的三代领导人与武夷山

发布日期:2009-01-06 9:15:48 访问次数:1508

江泽民在武夷山游览期间欣然挥毫(邱汝泉摄)

 

这就是当时邓小平看到的“情况反映”(资料图片)

毛泽东手书《如梦令·元旦》(资料图片)

    翻阅武夷山的历史,在近80年的时间长河中,这个偏居一隅的地方,是什么魅力,得到党的三代领导人的直接关怀?是什么情缘,让三代领导人都为之牵挂?是武夷的山、武夷的水、武夷的茶、武夷的文化、武夷的革命、武夷的发展,更是三代领导人胸怀四海的爱民之心。
    【红色情缘】

    78年前,毛泽东豪情满怀:“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武夷山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位研究党史的学者说,毛泽东与武夷山的情缘洋溢着辉煌的红色。

    时间回到1929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建立闽西革命根据地后,12月在上杭县古田召开了对红军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会议决定,由朱德率红四军一、三、四纵队出发挺进江西,毛泽东率第二纵队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到井冈山与朱德会师,迫使蒋介石的“三省会剿”计划破产。

    在回师井冈山途中,毛泽东途经连城、清流、归化等县,西越武夷山。

    其时,崇安县(今武夷山市)的革命如火如荼:1927年底,中共崇安县委成立,1928年9月至1929年1月,党领导了两次震撼闽赣边界的“上梅暴动”,成功建立了崇安革命根据地。1929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十五团在崇安成立,下辖3个营、9个连和1个特务连,拥有500多人,100多支快枪,崇安县委书记陈耿任团长。至1930年1月,崇安县抓住良机,集中红军主力,以连为单位,全面出击,攻城掠地,很快占领了县城北部的大部分乡村,并进入建阳、浦城、江西铅山、上饶等地作战,控制了邻省邻县的大片乡(镇),扩大了崇安根据地范围。1930年5月,成立了县级苏维埃政府,崇安成为闽北苏区的首府。当年秋,党中央决定闽北革命根据地与赣东北合并,武夷山成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后发展为中央苏区的一部分,方志敏率领的红十军曾两度进入崇安。

    崇安如火的革命形势让身在上杭养病的毛泽东十分牵挂和关注,因此,当他率部挺进江西,路经武夷山时,望着莽莽苍苍的群山雪峰相连,行进队伍中猎猎作响的五星红旗格外耀眼,仿佛是崇安旺盛的革命形势展现在他眼前。虽然有群山、雪峰相阻,但阻不断崇安革命党人追求真理和革命的决心。此时正值1930年元旦前后,毛泽东触景生情:“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这首《如梦令·元旦》不仅写出了红军行动的果断,写出了毛泽东对崇安革命根据地的了解,更写出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勃勃生机。

    毛泽东与武夷山的情缘,还可从他3年后在遭受王明路线排挤时,仍向人打听崇安苏区革命斗争情况得到印证。1932年10月的“宁都会议”,撤销了毛泽东红一方面军总政委职务,让其回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作。时任红十二军36师师长的张宗逊12月奉调由邵武去闽西就任十二军军长,路上,张宗逊取道长汀,登门看望了遭受排挤、在长汀休养的毛泽东。毛泽东由于无法及时得到前线消息,心情很复杂,很郁闷。当看到张宗逊来看他时,不禁大喜过望,他一边为张宗逊倒水,一边迫不及待地询问前线情况,战局发展如何?是否打了歼灭战?是否能和方志敏的赣东北根据地连成一片?张宗逊一一作答。

    随后,毛泽东关切地问张宗逊:“现在崇安县的情况怎么样?”张宗逊愣了一下,回答道:“我不了解。”毛泽东惋惜地说:“占领邵武后,应该派人到崇安县联系一下。”由此可见,毛泽东非常关心崇安县的苏维埃革命事业,但因为当时苏区交通通讯等条件十分落后,加上战事频繁,瞬息万变,毛泽东未能掌握崇安县苏区情况。

    毛泽东与武夷山的红色情缘,还因茶中之王“大红袍”连得更近更亲。

    生长在武夷山景区九龙窠的6棵大红袍母树,年产量不足1斤,极为珍贵,古代是作为贡品进贡朝廷的,有“寸叶寸金”之说。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时,毛泽东送了四两大红袍给他,尼克松私下抱怨毛泽东“小气”。周恩来闻之笑着悄悄告诉他:“主席已将‘半壁江山’奉送了!”并将大红袍的珍贵传奇典故告诉了尼克松,尼克松听后肃然起敬。

    不知是偶然还是缘至深处,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毛泽东与武夷山的情缘都因着一个“红”字相连,从而连出武夷山灿烂辉煌的历史。

    如今,武夷山人把与毛泽东的红色情缘演绎得精彩纷呈:因着当年武夷山人的英勇革命,武夷山被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并积极申报中央苏区;母树大红袍在2006年停采留养后,2007年入藏国家博物馆,而经过科研人员无性繁殖成功的大红袍如今达4万亩,茶农们通过它走上致富之路。

    有人说武夷山水是红色的,不仅因为她有赤色的峰崖,更有红色的革命血脉,以及日头正旺的大红袍。 [FS:PAGE]

    【绿色情缘】

    30年前,邓小平忧心地在1978年11月21日《光明日报》内参上批示:“请福建省委采取有力措施。”

    由此,促成了“世界双世遗”品牌的武夷山。

    说起邓小平与武夷山的情缘,绿色成为这份情缘的最佳注解。

    1978年,正是邓小平同志重新复出工作的第二年,这一年他不仅解决扭转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最重要的是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国家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一年,邓小平的工作可谓日理万机,然而11月22日,当他看到由光明日报社驻福建记者站记者白京兆撰写在其社内刊“情况反映”上的文章,《福建农学院教授赵修复紧急呼吁:保护名闻世界的崇安县生物资源》后,当即作了“请福建省委采取有力措施”的重要批示,并在“保护”二字下面划了重重的两条杠。

    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批示挽救的不仅是世界生物资源宝库,更是挽救了武夷山这方山水和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因为,赵修复教授呼吁要保护的地方处在武夷山脉核心区大竹岚和挂墩一带,这里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92%%,植物种类约4000种,野生动物多达5110种,被中外生物学家称为“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世界生物之窗”。

    而在这样一个生物资源的宝库里,1959年却设立了一个桐木国营伐木场,年采伐木材6000立方米,再加上当地村民每年木材采伐量也超过6000立方米,使得这里每天锯声隆隆。到上世纪70年代末,这里的原始森林遭受严重砍伐,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受到极大的破坏,生物宝库濒临毁灭的危险。因此,当赵修复教授多次深入到武夷山桐木等核心区考察后,看到伐木场无休止的乱砍滥伐,极为担忧,立即发出呼吁,希望党中央、国务院和省有关部门采取紧急的措施,把这里作为自然保护区封闭起来,为后代保留一块极为难得的生物资源调查研究的基地。

    接批示后,福建原省委书记廖志高迅速向建阳地委、崇安县委做出指示,坚决贯彻落实小平同志的指示,要求重视赵修复教授的呼吁和建议,并指出,省里原则同意建立大竹岚、挂墩自然保护区,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这一地区乱砍滥伐。各地类似的自然资源,都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破坏森林的现象要抓紧制止。崇安县政府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撤销桐木国营伐木场,加强森林管理保护,颁发《护林防火管理办法》等许多地方法规。1979年4月,福建省批准成立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直接归省林业厅管理。7月,国务院批准其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56527公顷,是中国东南大陆保护面积最大,保留最完整、最典型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1987年3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1999年12月,这个在邓小平签批下保护起来的资源和山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自然和文化双遗产。

    邓小平“保护”两字下的重划,30年来,这两个字也深深地镌刻在武夷山人的行为里:身处在保护区内的原住民不再砍一根木头,他们通过发展毛竹、茶叶和旅游赢得了生活的富裕;保护区则提出以10%%的资源换取90%%面积的保护;市里更是将保护一草一木作为武夷山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家住星村村的农民黄秋生是一位在九曲溪上行走了25年的老排工,随着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他的年收入已超过3万元,还享有医保、社保、休假等福利。他说:“没有邓小平在我们九曲溪源头画一个圈,就没有九曲溪水长流,就没有武夷山的世界双遗产,更没有我们农民如今的好日子。”

    在桐木村经营正山小种红茶的江元勋说,武夷红茶的品质取决于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加工工艺,如果没有邓小平的批示保护,不仅生物资源没了,就连农民赖以生存的茶树生长环境也会消失。

    也许邓小平当年批示时没有想到会成就一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但他以一位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胸怀全局的韬略,关注武夷山的自然资源保护,他知道,这是民之本,国之根,也才有武夷山人今天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金色情缘】

    改革开放30年之际,江泽民登上天游,放眼武夷秀丽山川,感受改革开放丰硕成果,欣然写下“万崮云追动,群舟风逐移”诗句。而今,武夷山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奔向新征程。

    金色,象征着收获,而江泽民与武夷山的情缘就是那收获的金色。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武夷山就像金秋收获的农人,成就有目共睹。武夷山市委书记郭跃进用“五个最具”总结武夷山从一个落后的闽北山区农业小县发展成为名闻天下的新兴旅游城市的历史巨变:从封闭山区到走向世界,最具品牌影响力;从传统发展到高度外向,最具开放形态;从靠农业吃饭到旅游为主,最具产业特色;从偏远难行到交通枢纽,最具便捷交通;从深厚底蕴到文化窗口,最具文化品位。与1978年相比,2007年,武夷山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78倍,财政总收入增长了85倍,旅游人数增长了98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0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18元,分别增长了73倍和75倍。

    五月的武夷山,处处生机盎然,茶香四溢,山野滴翠,江泽民同志精神矍铄地来到武夷山,他游九曲、登天游、观朱熹园、访茶农,一路兴致勃勃,对武夷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风光,特别是武夷山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十分赞赏和肯定;他品着大红袍,欣赏着武夷美景和展现眼前的改革开放成就,欣然题写“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武夷山”,并为武夷山赋诗《五律·戊子暮春武夷感怀》,赞美武夷山:“九曲落瑶池,天游著武夷。流光凝玉女,翠色染笙诗。万崮云追动,群舟风逐移。渔歌听唱远,坐爱晚山枝。”

    陈佳是江泽民同志游览九曲溪的排工导游,能够接待江泽民让她激动不已,她说,江泽民给她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很认真、很风趣、很亲切。一路上,只要陈佳在介绍武夷山水时,江泽民都非常认真地听,从不打断她;听陈佳说幽默的故事时,便会发出爽朗的笑声;在陈佳讲解停顿时,他会关切地询问:“累不累?女孩子撑排体力能吃得消吗?”下排时,他会和每位排工握手,感谢他们的服务;上岸后,又亲切地与排工合影,挥手向他们致谢,并交代工作人员要将照片送给他们。特别让陈佳感动的是,江泽民对九曲溪生态环境保护的肯定,他说:“九曲溪的风光很美,水特别清,很多地方已没有这么清澈的水了。”陈佳说,作为九曲溪上的旅游工作者,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鞭策。

    作为江泽民在武夷山考察期间的全程导游,周洪舰感触最深的是他的平易近人、渊博知识以及对武夷山的关心、关爱和殷殷希望。上天游峰时,每走一小段路,他就会问轿工:“你们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一下?”这些话语让在场的人员十分感动。在路上,听到游客向他呼喊:“江主席好,祝江主席身体健康!”江泽民都会探出身子,挥手向游客致意,并说:“大家好!祝大家旅途愉快!”在参观朱熹园时,江泽民健步走进武夷精舍,兴致勃勃地了解朱熹在武夷山著书讲学的情况。当周洪舰向江泽民介绍朱熹在武夷山、柳永与武夷山时,江泽民很快就说出朱熹的思想精髓、柳永的文学成就,让他倾服。当谈到武夷山的生态环境,周洪舰告诉江泽民武夷山的森林覆盖率达96.3%,居全国第一,负氧离子含量超过10000个时,江泽民高兴地说:“我一到武夷山就感受到这里的空气是甜的,你们这里绿化好,保护得好,空气质量很好。”

    在武夷山期间,江泽民还现场观看了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称赞大红袍良好的品质。其实,江泽民与武夷山大红袍的情缘早就相连,1997年香港回归时,江泽民也曾以4两母树大红袍赠与香港特首董建华。深知大红袍珍贵的董建华还拿出20克进行拍卖,拍出了3万港元的高价。因此,当江泽民获知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已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向联合国申报人类非物质遗产时,要求福建的领导要帮助支持武夷山保护好、发展好大红袍产业,让大红袍真正成为造福当地百姓的产业,让茶农们过上好日子。

    武夷山是幸运的,能直接得到三代领导人的关怀和垂青;武夷山是多彩的,三代领导人为武夷山描绘出绚丽的色彩;武夷山是多情的,有着与三代领导人割舍不了的珍贵情缘。这一切成为武夷山人在改革开放发展道路上的动力,锻造出一个个国家级、世界级品牌,如今正努力朝着建设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目标迈进。(金文莲)

工作时间

早9:00 - 晚18:00

周六日休息

18960606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