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茶史茶俗

太白工艺传后人(岩茶传说)

发布日期:2020-05-27 15:02:11 访问次数:2544

话说老翁用仙人赐予的茶叶治好了李叔的病,消息像一阵风似的迅速传遍了武夷山的村村寨寨。村里村外的人们纷纷前来向老翁学习茶树剪枝栽培的技术,纷纷从茶洞的茶树上剪下茶枝在各处插种。不几年,武夷山到处是一片又一片、一层又一层的茶园。真是满山春色,一派生机。那一丛丛、一簇簇支干屈曲的茶树,或立岩凹,或倚水边,或伏崖下,或高踞峭壁之上,简直就是不同风格的盆景,争奇斗巧,各异其趣。每年春天,谷雨前后,茂密葱茏的茶树,更是绿得发黑,只有叶梢间才闪着浅蓝色的光泽。这时每家每户就让妇女小孩上山采摘茶叶,以备药用。那时武夷山人只知道茶叶可以提神、消食、止痢、解暑。  

有一年,一个叫杨太白的后生,只身逃难到了武夷山,以帮工为生。他年轻力壮,做事从不偷懒,很受大家的。那天,杨太白跟着一群妇女小孩上山采茶。他挑着竹筐,跑到山上,见山峦青青,水流淙淙。他被武夷山奇丽的山水风光陶醉了。他走了一峰又一峰,过了一水又一水,独自边走边看,过看边采,不知不觉,时间已到下午,这时他才感到饿了,人也有些累了。他找到一块平整的大石旁坐下休息,没坐多久就恍恍惚惚地睡去了。 

杨太白一觉醒来,太阳已经落山。他看到筐里的茶叶,已经被太阳晒得软软的,像空心菜被开水烫过一样。他赶忙用手去抖、去翻。由于叶子粘连在一起,反复抖、抄,怎么也抖不开,抄不散。这时,杨太白闻到了一阵阵清香,他随手抓几片叶子塞进口里咀嚼,越嚼越香,口中生津,爽气清心。他好不欢喜,看看天色已晚,赶忙挑担下山。

武夷山群峰蒙上层层岚雾,鸟儿唧唧喳喳地叫着归窠,村里人家也都点上了松明子。春夏之交,武夷山的夜晚寒气依然袭人。杨太白回到家里,放下茶担,就忙着生火煮饭,火烧得很旺,屋里暖烘烘的,一顿饭工夫,放在灶前的茶叶又干了许多,酣醇的清香也充满了小屋。这醇醇茶香溢出门外,飘遍村庄,大家都闻到了这股奇异的芳香,香从何来?人们带着好奇的心理,逐户寻找,这才发现是杨太白家的茶叶香。大家围在杨太白的茶担旁,翻看着那茶叶。只见茶叶绿叶红边,片片卷缩,像这模样的茶叶,乡民们可是头一回看见。大家都说杨太白疯了,把茶叶烤成这副焦样子,还能治病么?  

从前,山里人采回青茶,不晒也不烤,而是将茶叶捣烂,揉成团,凉干,即成茶药。这种茶药时间放久了,有的就会发霉变质,不能用。有的虽不发霉变质,但吃起来有一股很浓的青草味且又苦又涩,十分难吃。现在经杨太白制的茶叶,一年下来用开水冲服,不仅能治病,还有甘味,吃后满口芳香,回味无穷。这样,就有很多人来向杨太白讨茶。有的人要去治病,有的人吃上了瘾,每天吃一点,人就清心爽气,不吃就无精打采。吃茶的人越来越多,吃茶成了武夷山人的趣事。有一首,《饮茶歌》为证:

一碗润喉咙。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轻。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后来,杨太白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发明了采青、萎凋、做青、揉捻、烘焙、拣剔等一套完整的制茶工艺。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一代传一代,武夷山人都学会了杨太白的制茶工艺,制出了许多名茶。名茶耀名山,武夷山更出名了。杨太白也成了武夷山的制茶祖师。        

工作时间

早9:00 - 晚18:00

周六日休息

18960606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