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
早9:00 - 晚18:00
周六日休息
发布日期:2008-03-26 8:49:02 访问次数:1638
武夷山市将于2003年11月举办首届茶文化节暨第六届武夷岩茶节,邀请了与武夷岩茶有着不解之缘的日本著名女作家左能典代,这将是她18次武夷之行。
左能典代,1944年出生于日本产茶故乡静冈县,毕业于立教大学文学专业,曾到美国留学,攻读欧美文学;在留学期间,利用假期先后旅行了南美、非洲、西欧、东欧、亚洲等国,写了大量的游记。著有《布拉格的忧郁》、《丝绸之路的后舞台》等书,成为日本文学界一名很有才华的女作家,获得日本新潮新人文学奖。并与著名女作家向田邦子交往甚深,俩人都喜欢茶,共同研究茶文化。
八十年代中期,左能典代开始到中国体验生活,考察茶文化,并在日本东京都港区麻布十番三丁日十二番一号,创办了日中文化交流沙龙??武夷岩茶房。岩茶房仅有52平方米,而布置得井井有条,一次可容纳20人喝茶品茶。茶几茶椅,古色古香,茶壶茶杯,小巧玲拢,墙的四面贴的字画,尽是武夷风光照,徽刻家戈壁的武夷九曲全景长卷,福建省中年书法家陈备武等人的书法,挂满了三面墙壁。武夷山各个品种的岩茶摆满了架框。以及她自己编著的二本书《活茶》、《岩茶》,也展现在岩茶房里书柜上。在这样的岩茶房里品茶,不仅充满中国文化及武夷茶文化的浓烈气息,同时仿佛置身武夷山碧水舟山境地。
这座岩茶房自1988年创办以来已有15年之久,与日本700多家企业,4000多日本茶友及一批驻日使馆各国朋友,组成了传播武夷岩茶的文化沙龙。通过这一阵地媒介,有3000多日本茶友在茶房品过武夷岩茶之后,慕名来到武夷山考察观光。岩茶房不仅有日本国的茶友,而且有英国、俄罗斯、美国、新加坡、韩国等五大洲的友人及社会名流。这座茶房是日本唯一介绍中国武夷山岩茶的场所。左能典代曾动情地介绍岩茶房开办当初的设想;她说,自从到了武夷山以后,我不仅被那里优美的风景迷住,更被那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夷岩茶吸引,酝酿已久的“梦想”?一把武夷山的岩茶介绍给日本人民,并准备在东京开设“日中文化交流沙龙岩茶房”,让那些了解和热爱中国文化,还有那些还不了解,但愿意了解中国文化的日本人,来“岩茶房”品尝名茶,学习中国文化。我觉得茶是上帝为人们相互理解、信赖和增进友情,赐给大地的一种神奇饮料。为了设立岩某房,我投入了全部财产,不足部分借款解决。
左能典代钟情武夷山,更热爱武夷岩茶,在日本为传播中国茶文化作出了贡献,然而武夷山人民没有忘记这位茶文化使者,每次举办岩茶节都把她作为贵宾邀请。在她采购武夷岩茶时,提供各种方便,售给的武夷岩茶货真价实。每批出访日本的武夷山人,都一定要去参观拜访左能典代和她开办的岩茶房。在经管岩茶房这十几年里,尽管岩茶房工作很辛苦,她每晚坚持写作,写到凌晨3点;1994年,出版了第一本集旅游、文学、茶道为一体的《活茶》一书,20万字,全面介绍了中国各地的名茶,及名山风景、风土人情;1996年初,第二本茶著《岩茶》一书出版,30万字,系统地描述了武夷岩茶,武夷文化。两本茶书轰动了日本文学界,轰动了茶界,同时使更多的日本人了解武夷山,神往武夷山。该书被日本茶界誉为具有茶专家水平。
第六届武夷岩茶节即将来临,武夷山人民期待日本绿衣使者左能典代的光临,那时新老茶友再次欢聚在武夷山下,共饮武夷茶,却话春风彩云归,愿中日茶谊源远流长!
美籍日本人哈里大山已年过半百,自1986年到东京武夷岩茶房喝上岩茶后,就无比醉迷,从此不再喝其它的饮米,向向左能典代要了一只小茶壶,每年由左能典代提供足够一年享用的武夷岩茶。他在岩茶房的留言册上写道:“无论在哪里,或高山、或沼泽、或海边,只要有水,我就能泡出美妙无比的武夷岩茶”。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左波藏保则在留言册上写了一句话:“有了岩茶,世界就快乐无比”。日本东京大学法文教授未尼克写到“我喝了武夷肉桂,觉得这东西不是人类的东西,而是天上掉下来的东西,它给我是飘飘欲仙之感啊!”
这几年每批出访日本的武夷山都会去参观、拜访左能典代和她的岩茶房。每次武夷山人来访,她一定要对外停止营业,专门接待。在交谈中,她深情地说道:“我到过中国很多地方,但我最爱武夷山。我每年都要去武夷山采购岩茶。几片茶叶,一杯清水,却包含了宇宙的精华,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也是包含着做人的真谛!”[FS:PAGE]
一位日本女作家的武夷茶缘(续)
□史蔓蓉 郑丽莎
日本东京,有这么一个奇女子,为了中日文化交流,为了把福建武夷山及其产品乌龙茶推介给日本人,在东京开创“中日文化交流沙龙武夷岩茶房”,20年来她每年都会来福建“扛”岩茶,勤勤恳恳做了二十年的努力,她就是左能典代小姐。
今年正逢中日友好邦交正常化35周年,也是岩茶房20周年生日,左能典代延续着20年来的传统,带了一支70多名由东京、京都和福冈三地的茶友组成的旅游团,到福建武夷山进行他们的“武夷岩茶房创立20周年文化交流友好之旅”。双遗产地、驰名四海的武夷山风景区,也成为了连接中日友谊的桥梁之一。
再次踏上岩茶的故乡,她用两个字来形容自己与岩茶的关系———“ZHIYIN”,她艰难地吐字,然后在一张薄纸上用中文重重地写上“知音”两字。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的唐宋时期,同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左能典代说起武夷岩茶是滔滔不绝。
武夷遇岩茶
1944年出生在日本产茶故乡静冈县的左能典代,在从立教大学文学专业毕业后,曾到美国留学,攻读欧美文学,在留学期间她游历了不少国家,写了大量的游记,后因《布拉格的忧郁》等书获得日本新潮新人文学奖,是日本文学界一名很有才华的女作家。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左能典代开始到中国体验生活,考察茶文化。左能典代永远记得1986年的初夏,她被武夷岩茶独特的口感和美妙的香味所陶醉———
“茶是一门文化与艺术。自从我来到武夷山,就被那里的风景迷住了,更被那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夷岩茶吸引,就像一个女性遇到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男性,即有内涵的伴侣。回到东京,我睡觉时似乎听到了一个声音:‘有一个茶,有一个茶……’一般人对梦幻会忽视或笑笑而已,对我而言,却成为了一个真言。”左能典代像接受使命般接受了这个冥冥低语,下定决心在日本推广岩茶。在此之前,在写作道路上前途光明的左能典代,压根不会想到自己以后会与茶为伴,从事茶艺。
东京开茶房
在当时的十几亿中国人中,左能典代手中有一张也是唯一一张中国人的名片———林国清,原福建省旅游局副局长,也正是这位被她称为“神人”的他,让左能典代的个人梦想变成了大家的梦想,得到了众人极大的帮助,友好的交情在工作之余就体现在了茶上。
“我斗胆给他写了封信,让他分我点岩茶,没想到,他说你的梦想就是我们将来的梦想。”
1988年,左能典代携带5公斤岩茶回到日本,在日本东京都港区麻布十番三丁日十二番一号开办起武夷岩茶房。
岩茶房位于东京闹市区,却闹中取静。茶房不大,仅52平方米,却布置得井井有条,一次可容纳20人喝茶、品茶。茶几茶椅,古香古色,墙的四周贴满字画,尽是武夷风光照,微刻家戈壁的武夷九曲全景长卷,福建省中年书法家陈备武等人的书法,当然还有各种岩茶错落其间。在这样的岩茶房里品茶,充满了中国文化及武夷文化的浓烈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武夷山碧水舟山境地。
岩茶房的茶,是左能典代每年与其合作伙伴光地泰代女士组团去福建武夷山,用肩膀一点点“扛”回来的。岩茶房的水,是她与岩茶的爱好者们在房里造了座“小武夷”,水便从那岩上来。“虽然岩茶不用像《红楼梦》中宝玉那样用梅花瓣上采来的雪水泡,但也需山涧清泉,才能不失悠悠神韵。正如那杭州龙井,方得有虎跑之泉。”
“真有人掏腰包来喝中国茶吗?”初开岩茶房时,有人这么问过放弃了待遇丰厚的出版社工作的左能典代。岩茶房也曾两度遭遇东京城市开发计划搬迁,但左能典代始终没有放弃,在她的坚持下,更多的人喜欢上了岩茶。
茶房书岩茶
笔者收到了一本叫做《岩茶的魅力》的书,一问才知道,那是出自左能典代之笔。在经管岩茶房这二十年里,尽管岩茶房工作很辛苦,左能典代依然每晚坚持写作,写到凌晨3点。她一共完成了5本关于武夷山及武夷岩茶的书,其中《岩茶的魅力》在原武夷山管理局局长张木良等的帮助下,将在中国翻译出版。
1994年,左能典代出版了第一本集旅游、文学、茶道为一体的《活茶》一书,20万字,全面介绍了中国各地的名茶以及名山风景、风土人情;1996年初,第二本茶著《岩茶》一书出版,30万字,系统地描述了武夷岩茶,武夷文化……这些茶书轰动了日本文学界,轰动了茶界,该书已被日本茶界誉为具有茶专家水平。同时,该书使更多的日本人了解武夷山,神往武夷山。
“这或许就是一种缘分,日本文化的根源是中国文化,我通过岩茶更加认识了自己本国的文化,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中国文化超越了欧美的创造式文化,例如,岩茶的各种香与味,岩茶给予人类独特的一面,给予人类自然的提示,深具内涵。虽然茶喝完了,但喝过后对人的洗涤才真正开始,不仅是身体,而且是心灵。在我看来,岩茶是不可思议的茶,它的魅力在于无法用语言表述,非常具有魅力,很了不起。”左能典代对于她的岩茶缘是如此诠释的,“对我而言,‘武夷岩茶坊’只是一个临时的保管者,所以我不能容许它在我手上变小或是变坏,哪怕只是一点点,我希望能将它发扬光大。武夷岩茶是福建的财产,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