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
早9:00 - 晚18:00
周六日休息
发布日期:2014-05-26 10:20:10 访问次数:1551
王风竹(湖北省文物局副局长):随着“万里茶道”线路的基本确定,沿线八省面临着如何开展“万里茶道”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目前应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建立联合保护协调机构。建议由国家文物局组织或者指导,八省文物主管部门共同参与,成立“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各省确定专门的联络员负责相关协调工作,形成共识,明确工作推进机制和工作重点,共同协商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大计。同时,在每年定期召开一次万里茶道研讨会(八省轮流举办),确定本年度工作计划,通报各省份上一年度工作完成情况,加强八省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万里茶道申遗时,该机构正式转变为万里茶道申遗机构。第二是确定保护对象。万里茶道文化遗产涉及面非常广,其保护任务十分艰巨,我们首先要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认定,确定“万里茶道”的保护对象。建议从本次会议后开始各省用半年的时间拿出万里茶道上的文化遗产节点城市和遗产名单,由国家文物局牵头,组织专家会同八省共同制定认定标准,通过重走万里茶道的形式,对八省万里茶道文化遗产进行认定,认定过程中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如可以将其分为:茶叶贸易节点城市镇村,茶叶生产加工遗存、商贸遗存、宗教遗存、茶商住宅、交通遗存等,为将来归纳提炼“突出普遍价值”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希望国家文物局将已认定的“万里茶道”文化遗产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为重点支持传统村落保护,在编制保护规划、文物本体维修等技术和经费上给予重点倾斜和支持。第三,制定保护规划和保护措施。在确定保护对象的基础上,要根据整体保护的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出台管理文件。八省联合委托由国家文物局推荐的国内顶级规划团队,编定《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文本,适时联合出台保护措施(或者管理办法等文件),为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依据。各省文物部门在保护规划和保护措施完成后,积极提请省政府公布实施。第四加强宣传。建议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如在中国文物报、中国文化遗产杂志出专版和专刊,出版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年鉴、出版遗产图录、举办图片展,每两年举办一次遗产保护高峰论坛等,不断加强对万里茶道文化遗产的宣传报道,得到社会的广泛共识,达到提高认识、加强保护的目的,也为申遗造势。第五开展国际交流。在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交流日益紧密的情况下,建议由国家文物局组织,适时开展与俄罗斯、蒙古之间的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在进行2-3次交流互动后,达成共识,参照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中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模式,共商中、蒙、俄三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事宜。
孙英民(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万里茶道”和现在的社会、经济、生活、文化、贸易的联系比“丝绸之路”还更紧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喝茶已经是家常便饭的事了,茶文化的影响确实很大。同时,茶和丝绸、瓷器一样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影响着和谐社会的进程。“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需要国家文物部门的牵头组织,协调各省资源,凝聚力量。同时建议,要确定一个“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中心城市,并建立一个“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班子,着手建立班子内部通讯、网站、杂志等,让从事“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人有一个“家”,有归依感。再一个,对“万里茶道”的研究不够,尤其是在文献研究方面短板比较大,对“万里茶道”背后的经济、文化的研究不到位,应该把研究明清经济史、中西交通史等文献领域的专家也纳入“万里茶道”工作班子。要尽快组织我们自己的专家团队,形成自己的意见和工作思路,避免被动局面。接下来各省文物单位要展开“万里茶道”文物调查摸底,搞清楚文物现存状况,保护级别和现状,充分收集文献资料。建议能在市长峰会前再次召开会议,并邀请明清经济史、中西交通史、茶叶史、商业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些学术研究单位参与进来,把八省取得的情况汇总,而后进行价值分析,提炼一个主旨发言,做成PPT演示稿在峰会上展示,扩大影响力,成为“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核心力量。最后,针对下一次会议在哪举办,要尽快明确,提早准备。
张牧林(内蒙古博物院副院长): 建议要把这一次会议结束到下一次会议召开前的任务明确,分阶段实施工作,内蒙古全力支持“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会将此次会议精神和任务带回汇报,希望下一次会议召开时,我们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王普军(山西省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已经很多了,但是和经济有关的就是“丝绸之路”和“万里茶道”,而“万里茶道”是唯一由现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上的中国人走出来的,横跨亚欧大陆的古商道,这一点对中国人而言,意义重大。
熊建华(湖南省文化局文物处处长):针对“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有四条建议:一是要尽快成立工作联络处。二是成立“万里茶道”保护专家委员会。三是可以设立一些研究课题,通过招标的形式引进专业团队参与研究、保护工作。四是马上启动“万里茶道”文物资源汇编工作,为研究、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肖发标(江西省考古所主任):江西省在“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上,目前已经在央视投放了“万里茶道第一镇——江西河口”的广告,也争取了资金用于保护包括“万里茶道”遗迹在内的古遗迹。建议要制定一个“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行动计划。“万里茶道”沿线各省组织编写《万里茶道在XX》系列丛书,把各省和“万里茶道”有关的文物、遗产、史料以及保护现状挖掘出来,做好基础研究工作。
唐惠虎(武汉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办公室主任):“万里茶道”的历史是中国农业文明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延长了欧美国家人口寿命,提高了生活质量,影响了世界社会生活习惯。人口学家据史料记载分析,1800年左右,中国人口平均寿命35岁左右,法国是32岁左右,英国是35岁左右,但是茶叶的输入提高了这些国家人口的平均寿命,茶叶的提神功效还提高了社会生产率,改善了生活质量。有历史学家认为,茶叶的输出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茶叶输出使英国的陶瓷工业有大幅度的提升,因为陶瓷不再是作为储藏器具,而是要作为茶具登堂入室。中国利用“万里茶道”向世界输出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同时,欧美国家也借助“万里茶道”向中国输出现代工业文明,比如机制制茶厂、蒸汽机、发电机、轮船等,这些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先驱之一。因此“万里茶道”具有东方农业文明西输和西方工业文明东输的普遍价值,是东西方文明互为转型的典范,这在世界上是极为罕见的一条文化线路。“万里茶道”在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300年间,为中俄两国在茶叶生产、栽培、运输、储存、交易、金融服务、外事和侨民居住等领域内提供了一种已经消失了的茶叶文化传输历史的特殊见证,是迄今为止对人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农业文明遗址。去年,多位俄罗斯学者来武汉考察,双方已达成基本共识,中俄“万里茶道”是从17世纪开始,由中国政府主导的,发源于福建武夷山下梅村。“万里茶道”是展示中国农业文明的重要载体,建议此次会议要形成一份备忘录。
丁援(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总规划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共享遗产委员会专家委员):文化线路遗产是近年来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创新的、综合的以及多层面的。“万里茶道”也可以作为一个“文化线路”遗产来看,可以说“万里茶道”与“大运河”、“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的性质是相似的。“文化线路”的概念对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申报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启示,按“文化线路”的概念对大运河文化遗产重新审视和挖掘,对其的价值和需要保护的内容有了新的认识,这种启发同样可以放到“万里茶道”这样具有线性特征的文化遗产线路中。
[FS:PAGE] 刘勤晋(武夷学院教授):武夷山作为世界自然和人文的双遗产地,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叫着“千年儒释道,万古山水茶”,很好归纳了武夷山的特点。当年武夷山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已经把茶作为武夷山自然遗产和人文遗产的重要内容。茶在武夷山的历史地位、文化传承非常重要,茶类的发展和茶叶的输出是从武夷山开始的,公元十七世纪大量的商品,从万里茶道输出,茶道其实是一个商道,现在赋予它文化线路这样一个提法,是对的,不管是商道还是茶道,承载着大量地方的文化,武夷山是中国红茶、乌龙茶的发源地,中国茶叶从17世纪开始大量输出,葡萄牙人、荷兰人到中国来开始贩茶,输出的茶叶都是以武夷山茶叶为主,在武夷山当时输出的线路主要有南北两条路。“万里茶道”在申遗的时候要把线路搞清楚,不是申报武夷山到圣彼得堡这条路,而是从武夷山到中国边境这条路,这个概念要弄清楚。其次,武夷山的下梅和赤石做为当时茶叶输出大镇,武夷山作为万里茶道的起点是实至名归,个人认为申遗上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线路研究远远不够,包括万里茶道的线路、演变、茶叶贸易的经过、会馆、票据等。建议可以采取产学研究的方式,组织学者、专家以及高校研究生等进行 “万里茶道”的课题研究,收集物证、整理资料等,同时,政府也应该对这些历史遗产进行及时的保护。
张忠培(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故宫博物院原院长、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在“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这个问题上,可以先成立一个常务机构,牵个头,明确、落实思路和方法,各省份城市要把各自的节点抓好,做更深一步的研究,这个研究涉及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多个方面,可成立一个研究会,做课题研究调查,同时,利用现有的杂志开设一个“万里茶道”的专栏,在上面宣传报道各省市的成果,大家也可以多进行定期的研究交流。
陆琼(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听完了8个省各自发言,对万里茶道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各省市都做了很多工作,非常值得肯定,同样,此次会议安排的地点、现场考察都很好的地表现了福建省做在万里茶道上做的工作。对于“万里茶道”的申遗工作我们八省都应该先从基础工作做起,也可以八省联盟一起做。以“大运河”、“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为例,“万里茶道”申遗也将是一个比较漫长和艰辛的过程,“千里之足,始于足下”,都要一步一步往前走。“万里茶道”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在这个过程中做的所有事情都将促进“万里茶道”各级的保护、甚至是周边的文物保护等。做好研究保护展示的基础工作,厚积薄发,前期要做的研究工作还是非常多的。同时,对“万里茶道”的申遗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海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关系是绕不开的。
舒琳(福建省文物局副局长):各省的文物届的代表、专家学者都汇报了前期的工作情况和前期研究成果,让各省之间都有了一个相互的了解,知道大家都做了哪些工作,做到了哪个层面,做了哪些研究,对万里茶道的认识,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层面,接下来的工作,个人认为,首先各省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更深一步的调查研究,先把线路划出来,从线上入手再到面上,其次要对前期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和宣传报道 ,最后各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万里茶道”的基础上做一些具体的安排和部署。眼下最关键的就是把这次“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座谈会的成果向国家文物局汇报,同时结合大家提的建议,要抓紧成立一个研究会或是联盟,确定其的名称,明确牵头城市,然后以这个机构的名义来统一做好“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工作,以及明确接下来在11月份武夷山举办的中蒙俄市长峰会上我们要以何种的形式来展示前期成果等一系列的事情。(记者 罗志强 王庆平/整理)
下一文章:武夷岩茶:种质资源宝库待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