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
早9:00 - 晚18:00
周六日休息
发布日期:2010-10-29 20:42:54 访问次数:2404
武夷山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造就了武夷岩茶独具的“岩骨花香”品质
茶叶店林立是武夷山市旅游度假区的一大特色
核心提示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近几年来,武夷岩茶大红袍走俏大江南北,茶叶市场重新洗牌,各路资本相继跟进,今年春季武夷山茶青价格翻了几番。面对20万元一公斤的天价茶,大红袍是不是重回“皇家贡茶”的圣坛?大红袍到底是大众消费品,还是高档奢侈品?大红袍品牌是否遭遇透支,如何应对流言纷扰?面对旺销的大红袍市场,政府部门当如何作为,当地茶人又该如何摒去浮躁,一心做好茶?
“疯狂”的茶青,是合理提价,还是价格泡沫?
“一天一个价,一天比一天高。”这是今年武夷山春茶茶青价格的真实写照。正岩茶青一公斤单价卖到40-160元不等,最高的卖到240元,即使是普通茶青也卖到10-24元,这些价格都比去年价格高出许多,有的翻了好几番。因为武夷岩茶十公斤茶青才能做出一公斤精制茶,面对价格“疯长”的茶青,很多没有茶园的茶企业在收购茶青时直呼“吃不消,负担不起”。
茶青价格为何上涨,业内人士分析说,第一,随着大红袍品牌效应凸显,武夷岩茶旺销大江南北,全国各地发展武夷岩茶营销店达4000多家。据武夷山市工商局统计,2006年前武夷山茶叶注册商标不到200家,2007年增加到300多家,现在达到500多家,今年申请注册数已经有200多个,预计到年底将超过300个。茶企业如雨后春笋冒出,许多企业没有自有茶园,加上大量茶商进驻武夷山抢购茶青原料,茶农的茶青不愁销路,自然价格上涨。第二,武夷山现有茶园面积12.4万亩,为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当地政府严格控制茶园开垦,逐步实施退茶还林,力争在2020年茶山面积控制在15万亩;加上今年年初武夷山遭遇冰冻雨雪灾害天气,造成春茶茶青产量较往年减产20%左右,茶青供不应求,价格于是节节攀高。
无疑,茶农是这次涨价风潮的最大受益者。今年采茶归来满脸笑容的茶农又是如何看待此事?武夷山市星村镇黄村村一位姓曹的茶农的话颇有代表性,他提出质疑:为什么今年茶青卖高点价就不行,以前十几年低价时怎么就没人关注?他说,他1990年种下茶苗,1994年才开始有收入,茶青一直贱卖,2005年一公斤单价才2元,甚至低到1.6元。那时他都不愿意去采茶青,2007年涨到2.4元,2008年是3-4元,2009年到5元,今年的价格才开始大幅度上涨。
陈荣茂,武夷山市岩茶厂厂长,武夷山知名茶人,因其茶叶品牌是“曦瓜”,当地人都叫他“西瓜”或“西瓜皮”,陈荣茂的一席话也验证了这位曹姓茶农的观点。做了20年茶叶的陈荣茂回顾了武夷茶的风风雨雨:1991、1992年茶叶好卖,1993年起跌价,1996年回升,2001年又跌,到2005年甚至卖不出去,2006年随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市场开始好转,去年茶叶都卖空了,今年自然茶青价大幅上涨。
茶青价格飞涨,做茶的人工成本今年同样节节攀高。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刘国英对茶叶市场了如指掌,他说,挑茶工工资过去是60元/天,今年涨至150元/天;拣茶工工资过去是10元/公斤,今年涨至24-26元/公斤;做茶师傅过去做一季茶的工资是2000-3000元,今年翻到1万多元;此外,采茶、管理茶园、运输、包装设计、印刷、物流等各个环节都在提价,平均算下来,拥有自有茶园的茶厂做一公斤茶叶的人工成本增加了两三百元。
茶青价格和人工成本的提高,直接拉高了终端茶叶的销售价格,在茶叶店里,数百元上千元一公斤的茶叶随处可见。连武夷山一些当地人都说,“这个茶叶再贵下去,喝不起,也送不起了。”
红火的大红袍市场,是否遭遇游资炒作?
火红的大红袍市场自然吸引了大量的资金进入武夷山。有些人开始囤茶,待价而沽;有些茶叶经销商看到哪种茶好卖,就卖哪种茶,大红袍热销,就掉头转卖大红袍;有些以前从未接触过茶叶这一行的,听说今年大红袍价格看涨,希望能赶上这波行情赚上一笔,于是砸下重金加盟;有些人买走茶叶后,自己弄个豪华大礼盒,弄个锡罐,起个“皇冠大红袍”、“钻石大红袍”等响当当的名字,一下子把价格抬高得离谱。各地挂上“大红袍”招牌的店铺林立,据厦门市茶叶协会统计,从去年到今年,仅厦门一个地方销售大红袍的营销店就增加到500家。有人据此担忧,认为“大红袍遭遇游资炒作”,更惊呼“要冷藏大红袍。”
“游资炒作最直接体现就是价格暴涨,但我们产品价格只提了15-20%左右,茶叶若贵得离谱,消费者肯定不会买。”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心说。作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武夷山最大的茶企业,武夷星的一举一动无疑具有风向标的意义。武夷星去年销售额近2亿元,纳税1600多万,今年的销售额已经接近3个亿,何一心说,企业非常看好武夷茶的市场前景,希望整个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武夷星不可能跟风投机,趁机大捞一笔,这样做会失去信誉,流失顾客。企业通过在制作、销售的各个环节优化管理、提高效益、压缩利润空间等措施,消化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压力,以此来保证大红袍价格的合理提升。
同样的观点在武夷山多家行业大佬得到印证。一年生产8.5万公斤精茶的武夷山市岩茶厂厂长陈荣茂说,“茶叶定价不宜太高,上万元一斤的茶,一般消费者谁喝得起?茶叶不像大米必不可少,茶叶就是一种食品,如果太贵了,消费者大不了不喝,势必导致消费群体的流失。”武夷山市永生岩茶厂厂长游玉琼说,企业不会为了短期利益乱提价,吓跑消费者。刘国英所在的同业公会经过调查,武夷山几家主要茶叶生产厂家的涨价多在15-20%,刘国英分析说,这就决定了整个茶叶大盘的走势,还是一种理性的上涨。
“我们调查,今年武夷山茶叶市场,一般的零售价多在400-4000元/公斤,多数消费者接受并选购的茶叶价位在1000-2000元/公斤。”刘国英说。
那么,市场上为何会有一公斤20万元的天价茶?武夷星公司副总经理刘益宁说,武夷星有一款上等好茶,确实是一盒50克卖到9999元,也就是500克99999元,公司7500亩茶园中只有几枞茶树才能制作这款茶,全年只够生产100份共5公斤,销路很好,都要提前预订,今年已经售完。刘益宁说,任何一种产品都有低中高不同价位,适应不同的消费群体,武夷星也有220元一公斤的特惠装,其实高端茶更多是一种经营策略、一种象征意义,体现大红袍“茶中之王”的高贵品质。
大红袍,会是下一个普洱?
看到大红袍价格轮番上涨,有人担心,今天的大红袍会不会重蹈几年前普洱茶爆炒后崩盘的覆辙?
2003年起,产自云南的普洱茶价格开始一路走高,短短几年时间里,价格疯涨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普洱茶价格一路飙升的幕后推手,是金融资本的介入。在云南从事普洱茶采购的茶商黄皓曾自揭普洱茶炒作内幕:“2006年我投入860万元,垄断了一个著名品牌的茶叶。然后就开始利用原来的销售渠道发展二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自己发展三级经销商,我真正放入市场流通的货不过年产量的20%左右,然后就不断通过‘雪灾’‘地震’‘泥石流’等消息,传递给下级经销商和市场‘普洱茶缺货’的信息,一来二去,经销商自己也会留住一部分茶叶,这样一来,市场上的普洱茶就真的成了紧俏资源。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我们成功地把出厂价每件3600元左右的普洱茶,炒到最高每件32000元的价位,靠的就是控制流通和制造市场饥渴。”当普洱茶的泡沫越吹越大的时候,破灭的危险也越来越近。2007年下半年起,普洱茶价格掉头下挫,到2008年下半年,普洱茶毛茶从每吨六万多元,猛跌至每吨一万多元。半数以上的普洱茶生产企业停产,众多茶叶经销商退出经营,留下大量苦不堪言的茶农。
大红袍,会是下一个普洱吗?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刘国英非常明确认为“不可能”。
刘国英分析,第一,普洱乱象来自于收藏热,普洱茶将茶叶的一些药理功效和储藏功效无限放大,茶叶本身只是消耗品,硬要把普洱茶说成古董,古董的价值是在于不可复制,但如果大量的古董被复制出来,其价值就不复存在了,这就是普洱的泡沫。但是大红袍不一样,从没有宣传过“十年陈茶比一年新茶好”,陈茶新茶各有特色,是根据个人喜好而定,大红袍多被消耗掉,只要是消耗掉的,就会促进新的生产和流通。
第二,普洱茶经销商把订金交给生产企业,茶商就能成为单一品牌的“垄断经销商”,无论企业年产多少茶,都是经销商的货,什么时候提货,什么时候外销,甚至生产多少茶,都必须听经销商的,生产企业在市场上基本没有话语权。为什么几家经销商就能垄断整个市场呢?因为,历史上普洱茶销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都是由国家统购统销,普洱茶七八成产量由几家龙头企业集中生产,而且过去普洱茶出口只有一个渠道,即通过广东省进出口公司,所以经销商很容易控制普洱茶生产和销售环节。但是,在武夷山,这种情况并不存在。武夷山现有茶园12.4万亩,当地茶企业中拥有茶园面积最大的只有7500亩,只占茶园总面积的6%,也就是说,在源头上,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占据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武夷茶多数是内销,外销的渠道近年也增加了很多,有些企业还取得了自营进出口权,内销和外销渠道的多元化、充分的市场竞争,表明武夷茶不会步普洱茶的后尘。
对于明年春季茶青走势如何,刘国英给出了自己的预测。他说,今年春季茶青价格飞涨,但到了冬季茶青,价格走势已明显放缓,因为整个大的消费市场还是接受中档价位,根据市场需求,估计明春茶青不会像今年走势这么高,会更加的理性。 [FS:PAGE]
大红袍,如何走得更远?
短短几年间,武夷山茶产业强势崛起,去年武夷山茶叶产量达到6600多吨,实现茶叶总产值10.36亿元,茶叶创税2439万元。在刚刚结束的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武夷星茶业公司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产业化行业十强企业”称号,这是对武夷山茶产业发展的一种肯定。茶市繁荣、茶农增收、茶企增效,武夷山茶产业蓬勃发展的局面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然而,蒸蒸日上的茶市背后,不少武夷山茶业界人士却忧心忡忡。
“岩茶原产地原料总量有限,一些新办茶厂没有自有茶山,谁也无法保证这些企业不会从周边地区进购低成本的茶青。岩茶的优势在于其不可复制的岩韵品质,如果将本地茶青与外地茶青混在一起加工,品质势必下降,消费者花钱却喝不到与之匹配的武夷岩茶,消费必然转向,这时岩茶就卖不动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武夷山本地经销商一语中的。
武夷岩茶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黄意生是一位老茶人,他说,清朝光绪年间,武夷红茶大量出口,不仅周边县市,连闽南、闽东和湖北安化生产的红茶都要盖上“武夷红茶”的标记才能出口,由于大量的仿制红茶冲击正宗武夷红茶市场,仅仅十几年时间,武夷红茶迅速衰败、一落千丈,这个惨痛的历史教训必须牢记。黄意生提出,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保护,特指武夷山市境内产的茶,这是武夷茶的“护身符”,武夷岩茶的含金量在于“岩”字,岩茶的产地特征不可复制,其岩韵就不可复制,因此,必须继续加大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保护各项管理规定的落实。
来自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的统计数据,近年来武夷山新增的茶企业中,武夷山本地茶农、小作坊做大规模后升级的最多,占到40%多;武夷山其他行当改行做茶叶的,占到30%;外地客商(包括茶叶经销商和没有从事过茶叶经营的)到武夷山办茶厂,不到30%。大量资本涌入蓬勃兴起的武夷茶产业,是否会带来价格泡沫?
对此,武夷山市分管茶叶工作的副市长江书华认为,要一分为二,客观辨证地对待。他说,过去武夷茶最缺的就是营销,以至茶青曾贱卖到一斤八角,现在外部资本介入,带来新的营销理念、营销模式和营销策略,对当地传统茶产业的改造提升、开拓新兴消费市场、带动茶农致富等等都是个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也帮助茶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当然任何一种商品如果无限度爆炒,必然要回归本位。任何一个行当都要讲规矩,既然要来做茶卖茶,就要遵守市场法则,我们非常希望有识之士都能抛去浮躁,遵循茶叶生产的客观规律,做出上等的好茶。
“在武夷山本地,我们认为,茶产业没有遭遇游资炒作,最直观的证据是武夷山本地茶叶市场价格是理性上涨,茶产业正朝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江书华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能做的事就是,稳住阵脚不乱,用诚信经营和高品质的武夷岩茶赢得全国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和喜爱。一是品牌创建,突破武夷岩茶“有名茶无名牌”僵局。目前,武夷山茶叶拥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武夷山大红袍和1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0个省著名商标、39个闽北知名商标,有210多家茶叶生产企业获得了QS认证,二是建立质量监管体系。从严控制茶山规模,严禁乱砍乱伐,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规范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和茶叶生产加工,建立原材料可追溯台账,严格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制定扶持政策,鼓励茶企业创建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基地。三是推广营销和文化建设。2006年起,由政府牵头组织的“浪漫武夷、风雅茶韵”系列茶旅营销活动巡回于各大城市之间,反响颇佳。
江书华坦言,今年有一些茶农坐地起价,没有茶园的茶企业上门收购时只好照单认购,这说明目前茶青交易多是单线联系,整个市场的信息没有透明。据悉,武夷山已在规划建设现代茶业服务中心,设有茶叶交易中心和省级武夷岩茶质量监测中心,打造永不落幕的茶博会。茶叶交易中心里有茶青、毛茶、精茶等公开供销平台,借助电子商务等形式,实现货比三家、价格合理。
武夷山茶企业也在积极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年6月,武夷星公司承担的“闽台优异珍稀茶树种质快繁与配套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完成情况良好,被国家发改委授予“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该公司近期还将投入5000万元,扩大生产,增添设备。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改进手工制茶存在的弊端,去年起,武夷岩茶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在春茶粗制阶段的所有环节均采用机械操作,成为福建茶企中第一家采用机械制茶的企业。工业模式的导入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为传统茶叶生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路径。采访中,一些茶企业呼吁,要发挥专业合作社、同业公会等民间组织作用,引导农民讲诚信、企业讲自律,同时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打击“山寨”版仿制岩茶,擦亮原产地域保护的品牌。
武夷山现有茶园只能生产6600吨茶叶,为保护生态,当地严控新开茶园面积,10亿元岩茶年产值是否就此封顶了,它是否和位列“十大名茶”之首的品牌度相匹配?江书华认为,茶产业做大不能再靠传统加工取胜,必须靠不断延伸茶产业链条,近年来武夷山积极引进茶多酚提取等茶叶精深加工企业,开发茶宴、茶食品、茶饮料等,发展茶叶包装、物流等第三产业,这些高附加值的产业都是未来的主导方向。
不难看出,政府主抓的几件事,均着眼于资源的整合,切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分散生产经营所无法突破的困境。这对于武夷岩茶来说,无疑是令人鼓舞的。当然,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武夷岩茶深厚的千年文化积淀,以及由优越地理、生态环境所带来无可比拟的“岩骨花香”神韵,将支撑她走得更远。 (罗勇安 金文莲 黄荣臻 文/摄)
上一文章:一位武夷茶农的开心茶事
下一文章:陈滨: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