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茶园遗址
发布日期:2009-01-20 21:53:53 访问次数:1782
分布地点:位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四曲溪南。
始创时间:元大德六年(1301),高兴、高久住父子为就近督造贡茶而创设的皇家焙茶局,称之为“御茶园”。
概况综述:御茶园的创建使武夷岩茶正式成为献给朝廷的贡品。御茶园的建筑物巍峨华丽,完全按照皇家的规格模式设计构建,有仁凤门、拜发殿(亦称“第一春殿”)、清神堂、思敬亭、焙芳亭、宴嘉亭、宜静亭、浮光亭、碧云桥,又有通仙井,覆以龙亭,称之为通仙亭。
御茶园设有场官、工员。场官主管岁贡之事。泰定四年(1327),崇安县令张端本在御茶园的左右侧各建一场,悬挂“茶场”大匾。至顺二年(1332),建宁总管在通仙井畔建一高5尺,方1丈6尺的高台,称为“喊山台”。 旧志记载,每年惊蛰日,崇安县令带领隶卒到御茶园致祭。祭毕,隶卒鸣金击鼓,同声高喊:“茶发牙!”井水便渐渐满出,故又叫“呼来泉”。山上还建有喊山寺,供奉茶神。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由于御茶园疏于管理,茶树枯败,茶业衰落,武夷岩茶遂免于进贡,前后经历250多年的御茶园荒废。现遗址尚存通仙井、喊山台等古迹。古茶园已辟为武夷山茶叶品种园。
御茶园在中国乌龙茶工艺变革中做出卓越贡献,是中国制茶作坊见证之一。现遗址受到保护,并在这里设立武夷山茶叶研究所。其内的名丛、单丛茶叶标本园郁郁葱葱,1990年,在御茶园内修建一座“茶艺馆”,结构古朴典雅,游客既可在这里游览遗迹,又可在此品尝武夷奇茗。
御茶园古井 整石打成八角石井台,对角线长1.2米,圆形石井圈高0.55米,直径0.6米,圆形井洞,直径约1米。
相关人物:
高兴(1245~1313),字功起。元大臣。蔡州(辖境相当今河南淮河以北)人。累官左丞相,卒谥“武宣”,追封梁国公。元统三年(1335)加封南阳王。高久住,高兴长子,大德间邵武路总管。
元至元十六年(1279),高兴任福建招讨使行右副都元帅,立行都元师府于建宁(府治在今建瓯市),遂于辖境内的武夷山监制石乳(茶名)数斤,于当年秋入觐朝廷时献给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备受赏识。至元十九年,开始由当地县官承办贡茶。至元二十年冬,政和黄华起事抗元,进犯崇安,围攻建宁府,时任浙西宣慰使的高兴与征东行省左丞刘国杰等,先后受命入闽平乱,平定黄华后又入武夷山,监制贡茶。大德元年(1297),成宗继位,高兴复拜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又派员进武夷山监制贡茶。由于高兴数次监制进献,武夷茶受到朝廷的赏识。大德五年,时任邵武路总管的高兴长子高久住奉命到武夷山督造贡茶。次年,指派崇安县邑人士孙
瑀
在武夷山四曲溪南创立皇家焙茶局,建造系列建筑,称为御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