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人员的反复实验下,八十年代中后期,大红袍终于繁育成功。品质与原样相当,并逐渐有小批量上市。“茶王”免除了断后之忧,引起茶界瞩目,赞赏,称为功德无量之举。奇怪得是基本外省茶科所移苗栽种,虽有成活,却无优势遗传,只能等同一般茶叶,人们谓之是“立志守节,不从二山,君子人也。”大红袍的上市受到海内外消费者的欢迎,争相购买,经济效益颇佳。新加坡客人王先生在茶科所品饮后,飘然欲仙,一口气买下一千包带回狮城。
在商品大潮中,大红袍也逃不过干扰。真伪大红袍总是在无时无刻地交战着。为了保护绝品的声誉,保其与名山同辉。市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除市茶科所外,其倔帮家、个人都不得打“大经袍”招牌,这样保护了正宗,避免了混乱,深受游客的好评。
在宣传上有时也会造成错觉,甚至“作茧自缚”。如在前二年的第三届武夷岩茶节时,省、市电视台播放的武夷风光电视片里,讲“大红袍只有三棵,年产七两。”而此次送给近千宾客的礼品每人二合大红袍,计40克。“哪有这么多大红袍?”宾客中有诧异,主人也十分尴尬。制片人忽略了将“大红袍己繁育成功,可小批量上市”的情况作个补育,以至造成若大误会。
自豪的是高贵,烦恼的也是高贵,因为只有贵人,才多烦恼。大红袍,我崇敬的稀世佳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