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到有喝了一段时间岩茶或者对岩茶感兴趣的茶友,会被所谓的“正岩”、“半岩”或者“名岩”、“丹岩”之类的划分产生疑惑或者困扰。在古老的武夷山,历来都传有老茶人能够品上一口岩茶,便说出它产于哪片山,哪块岩的故事。我很相信故事的存在。那是多年喝茶经验的累积。但我不赞成以“正岩”、“半岩”诸如此类来划分岩茶的好坏标准。我认为一泡好茶,它应该由五个方面构成:一是品种的优异性。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就获得了茶叶无性繁殖的成功,将一些优良选育的好品种大面积的扦插种植,使其产量化;二是土壤的结构。陆羽《茶经》云: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好茶应生在烂掉的石头上,即指的是风化岩土壤。武夷碧水丹山,属第二次地壳运动形成的天然风化砂砾壤,正是茶叶所需最佳的土壤结构;三是特殊的微域气候。这很重要,尤其重要。我们常说:东边日出西边雨,这就是微域气候。它包括年平均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漫射光等等。这些都是构造茶之韵味的重要因素;四是精湛的制茶工艺。任何茶都有它本身的特点,掌握茶的适制性,要因茶制茶,充分展现茶的特性以及生长环境赋予茶的灵性;第五点,也是最后一点,即高超的泡茶技艺。要想品到一泡好茶,在器皿、水、茶的放量和浸泡时间的掌握上,是一点都不能马虎的。所谓“器是茶之父,水是茶之母”,“茶遇水而发……”都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所以说,各个区域的茶,哪怕品种一样,味道却都有差异,不仅仅是因为土壤的些微不同(尤其武夷山属武夷山脉的一部分,各个区域的土壤结构基本一致),更大的因素是因为各个区域的微域气候不同,形成茶叶生长环境的不同,使茶表达出的香气、滋味也各不相同。在此,借用我一位老师写的“碧水丹山”的藏头诗来供大伙一品:
碧绿丛中摘嫩芽,水清味美润千家。丹崖幽谷玉茗好,山气留香入紫砂。
读了这样的诗,清雅淡然,茶韵无穷。所以,在全国这么多的好茶中,我独爱武夷岩茶。因它源于自然,又将自然之精华集于一身。于一品一啜中感受山水,感受茶给我们的启示,给我们心灵的填充……让我们的生活,每天都有着武夷岩茶的伴随吧。(叶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