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7acf3c0100au2i.html
武夷山里有个“土国在”,位于天心永乐禅寺东面。
明万历初,道人程常静(始阳)建吕仙亭,会仙楼三间,因石为龛,以安仙像,以祀玉皇诸仙。傍边还修云水楼,楼傍夹蜗,为静环室,炊饮处为飞霞岩。浦城司丞吴中立(号景山)遇访始阳道人,并隐居于此地。
为什么叫“土国在”?有些什么玄机?一同去的朋友阿乔写了篇好文章,他可是学富五车,满腹经伦,就把他的游记拿来以享。
阿乔写的游记:
秋色飒飒,寒露过后,中秋节之后的高温天气,总算冷却了。数日骤冷,几番秋露下来,桂花耐不住这刺激,在枝叶之间挤爆出来,浓郁的桂花香满处都是…
周末,乐得美人相约,午后从武夷山主路口乘车往天心永乐禅寺。沿途经桂林,桂花扑口鼻而来,直入心脾。入得寺庙,另一美女早已在候。
从永乐禅寺往东出,有一路径可往杜辖岩。初始似在土石中踩踏而出,周遭草木咸长,像儿时砍柴禾、采野果时常走的路,斜坡处,有人用手臂粗木棍横插,挡住雨水冲刷下来的泥石,形成阶步。行进百米,石壁裸露,秋风中落下的松针,一簇簇弯成马尾丝摆满坡壁,好似龙须细面,已成灰色。回首望去,远处三仰峰在蒙灰色的天空下,依然昂头向东,三仰峰下,五座巨岩,似群象踽踽在行,朝圣而来。永乐禅寺的金顶在灰朦朦的山峰和暗绿的树林中很是起眼,间或可见白墙。
行至二三里,两岩之间有一壑敞然,现已成茶园,各类药草、异卉长满四野。右侧岩下,一旧石墙睹在眼前,并无它路可进,靠近岩角有一石门,额题“土国在”,上款有康熙五十七年字样。进得门去,岩顶斜覆而出,轩敞若然,有古构遗迹。岩壁上有十数方孔,乃架构木梁所凿,旧构约可分二进二层,悬崖崁空,风雨不侵。就地凿有石槽、石臼、石储仓等。
杜辖岩,原称杜葛岩。相传古时有杜氏、葛氏隐居于此,于绝壁之处垒石为门,入径绝幽。又传为姓杜名葛者,尝纠乡兵于此,以御乡寇。名杜葛寨。古筑寨子久废矣,惟岩下壑旁半堵断墙疑为后筑又弃,苍凉间可见兴废。秋风起,崖壁上满是枯藤,如铁丝网般捆裹着作为屋顶的峰岩。岩宇下廊郭往东南转去,藤刺障路,绕道前行,远不半舍,一沟壑将去路断开,对过方石整砌一墙,中开一门,石墙两侧皆临壑,无可上。沟壑间有人以一前臂粗木棍架其上,权当度引。手扶头顶岩崖,脚下战兢,缓缓移度而过,至石门下,仅数十公分斜面勉强立足,门栏犹在齐胸之上。门下石墙缝中,插几根细木棍,为攀者垫脚之用,门侧缝中绑一细棕绳,为过往者援手。颇费周折,不忍让同伴再过,只二人上得石门,不数步,又有一门,上题“不二门”款下“和升”字样,应是昔修道之人,不可考。岩覆之下,有石龛、蜗室、石几凳、石棋枰;沿回岩穴间,辄有青藤、绿蒲、方竹之属,堪以憩息修养。岩廊尽处,又立一石墙,上部已断垲。墙厚约半米,仅余一人多高,双手攀上,用劲撑起,下临无地。人兽皆不可至。如是返回,还有同伴在下室。又至石门处,盘度良久,始得返焉。
明万历初,道人程常静(始阳)建吕仙亭于此,因石为龛,以安仙像;又建会仙楼三间,以祀玉皇诸仙。傍修云水楼,楼傍夹蜗为静环室,炊饮处曰飞霞岩。其时,浦城司丞吴中立(号景山)遇访始阳道人,并隐居于此地,勒“景阳洞天”于岩壁,易葛为辖,称“杜辖岩”,谓路径幽曲,杜绝车辖之意;吴氏隐居以来,尘累日消,恬淡日就,怡神以境养,冠其居所为“养恬庵”。其境竹树交阴,流水汪汪,桃花万树,茶可成林。万历四十四年,徐霞客游武夷山时,曾历此地。其日记载:“…闻堵阁寨颇奇,道者指余仍旧路,越山可至。余出石门,爱坞溪之胜,误走赤石道。途人指从此度小桥而南,亦可往,从之。登山,入一隘,两山夹之,内有岩有室,额题乃“杜辖岩”,土人讹为“睹阁”耳。再入又得一岩,有曲槛悬楼,望赤石街甚近…”徐霞客误听“杜葛”为“睹阁”,见额题“杜辖岩”,以为“土人”讹传,乃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是石门中额“土国在”,应为“杜葛寨”之谐。亦恐后人,以为此寨,在诸峰之外,萧然车马绝,鸡犬亦成仙,自在成一土国也?流水落花今去也,白云过此仍驻足,遗坑草乱长,一片苍凉之地,掩映着昔道人雅士所宜清修之静居也。
天气凉爽,正好登山.可是没有太阳,光线不好,拍出的图片灰蒙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