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采摘
武夷岩茶的采摘很有讲究:采摘开始之日谓之“开山”,时间多在立夏前二三日。采摘时间要恰到好处:春茶一般在谷雨后立夏前开采, 夏茶在夏至前,秋茶在立秋后。采摘嫩度对岩茶质量影响颇大:采摘过嫩,无法满足焙制技术的要求,成茶香气偏低,味较苦涩; 采摘太老则味淡香粗,成茶正品率低。采摘后的运送中要保持鲜叶的新鲜,特别是要保持原有鲜叶的完整性,尽量避免折断、破伤、散叶、热变等不利于保持品质的现象发生。 采择最上者曰斗品,曰小芽,如雀舌、谷粒、鹰爪,其次为拣芽,一芽一叶,号一枪一旗;再次为紫芽,一芽二叶,号一枪二旗;余斯为下。赵佶《大观茶论》“采择”记:“凡芽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一枪一旗为拣芽,一枪二旗为次之,余斯为下”。宋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记:“凡茶芽数品,最上曰小芽,如雀舌鹰爪,以其劲直纤锐,故号茶芽。次曰拣芽,乃一芽带一叶者,号一枪一旗。次曰紫芽,乃一芽带两叶者,号一枪两旗,其带三叶四叶,皆渐老矣。”宋周绛《补茶经》言“茶芽只作早茶,驰奉万乘尝之可矣。如一枪一旗,可谓奇茶也。”一枪一旗的拣芽虽贵重,可谓奇茶,但比之供万乘天子以尝的斗品、芽茶,又为下矣。建安茶贵“英武之精”的斗品、芽茶,故苏轼谓“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叶嘉传》) 采造贡茶,地方官须亲自督办。北宋闽人蔡襄的《北苑十咏•采茶》一诗,生动地展现了采茶女子采茶的劳动场面:“春衫逐红旗,散入青林下。阴崖喜先至,新苗渐盈把。竟携筠笼归,更带山云写。”全诗生动地描绘了采茶的场面,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茶农们的生存状态。这里的红旗是采摘贡茶时督办官员举行开采仪式的仪仗,可见贡茶是不可以随意采摘的,开采之前必须有一个专门的开采仪式。
二 焙造
武夷岩茶加工工艺独特,做青时采取“两晒两凉”,重轻结合,看青做青,双炒双揉、去沤提香、成条为主,初焙、复焙,熟化香气,色味俱全,是“岩韵”形成的重要手段之一。 独特的武夷岩茶制造工艺究竟起源于何时?史无记载。《全唐诗》中有徐夤诗云:“武夷春暖月初园,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腊片,啼猿溪走木兰船。金槽和碾沉香末,冰椀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尚书惠腊面茶》)诗中“飞鹊印成香腊片”、“金槽和碾沉香未”两句,把岩茶制造工艺描述得维妙维肖。“沉香未”似是双关语,既说 明岩茶如沉香一样有浓烈持久的香气,又说明岩茶如沉香(一种名贵的中药)一样的珍贵。佐证唐代岩茶制造工艺已臻成熟。 蔡襄《北苑十咏•造茶》诗:“糜玉寸阴间,抟金新苑里。规呈月正圆,势动龙初起。出焙香花全,争夸火候是。”细描龙凤团茶的加工制造过程:(一)将蒸过的茶叶捣成糊状;(二)将糊状茶叶捏成团,放入满月状刻有飞龙图案的模子里压成茶饼;(三)将茶饼置入茶焙烘干。由于工艺高超,很快即可完成焙造的过程,且“出焙香花全”。 稍晚于蔡襄的赵汝砺在乃师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基础上撰成的《北苑别录》一书,涵盖御园、开焙、采茶、拣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纲次、载畲、外焙等12目,对茶叶的采摘、加工程序的介绍、论述极为详尽。 贡茶由使臣和地方官督造,派专人押送京城,苏轼《叶嘉传》称“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记:“圣朝开宝末,下南唐,太平兴国初,特设龙凤模,遣使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茶的表面饰以龙凤图案,称龙团、凤饼,专供御用,始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矫然有龙凤之姿,后当大贵”喻指建安制成龙团凤饼上贡朝廷,名振天下之事。
武夷岩茶的采摘很有讲究:采摘开始之日谓之“开山”,时间多在立夏前二三日。采摘时间要恰到好处:春茶一般在谷雨后立夏前开采, 夏茶在夏至前,秋茶在立秋后。采摘嫩度对岩茶质量影响颇大:采摘过嫩,无法满足焙制技术的要求,成茶香气偏低,味较苦涩; 采摘太老则味淡香粗,成茶正品率低。采摘后的运送中要保持鲜叶的新鲜,特别是要保持原有鲜叶的完整性,尽量避免折断、破伤、散叶、热变等不利于保持品质的现象发生。 采择最上者曰斗品,曰小芽,如雀舌、谷粒、鹰爪,其次为拣芽,一芽一叶,号一枪一旗;再次为紫芽,一芽二叶,号一枪二旗;余斯为下。赵佶《大观茶论》“采择”记:“凡芽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一枪一旗为拣芽,一枪二旗为次之,余斯为下”。宋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记:“凡茶芽数品,最上曰小芽,如雀舌鹰爪,以其劲直纤锐,故号茶芽。次曰拣芽,乃一芽带一叶者,号一枪一旗。次曰紫芽,乃一芽带两叶者,号一枪两旗,其带三叶四叶,皆渐老矣。”宋周绛《补茶经》言“茶芽只作早茶,驰奉万乘尝之可矣。如一枪一旗,可谓奇茶也。”一枪一旗的拣芽虽贵重,可谓奇茶,但比之供万乘天子以尝的斗品、芽茶,又为下矣。建安茶贵“英武之精”的斗品、芽茶,故苏轼谓“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叶嘉传》) 采造贡茶,地方官须亲自督办。北宋闽人蔡襄的《北苑十咏•采茶》一诗,生动地展现了采茶女子采茶的劳动场面:“春衫逐红旗,散入青林下。阴崖喜先至,新苗渐盈把。竟携筠笼归,更带山云写。”全诗生动地描绘了采茶的场面,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茶农们的生存状态。这里的红旗是采摘贡茶时督办官员举行开采仪式的仪仗,可见贡茶是不可以随意采摘的,开采之前必须有一个专门的开采仪式。
二 焙造
武夷岩茶加工工艺独特,做青时采取“两晒两凉”,重轻结合,看青做青,双炒双揉、去沤提香、成条为主,初焙、复焙,熟化香气,色味俱全,是“岩韵”形成的重要手段之一。 独特的武夷岩茶制造工艺究竟起源于何时?史无记载。《全唐诗》中有徐夤诗云:“武夷春暖月初园,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腊片,啼猿溪走木兰船。金槽和碾沉香末,冰椀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尚书惠腊面茶》)诗中“飞鹊印成香腊片”、“金槽和碾沉香未”两句,把岩茶制造工艺描述得维妙维肖。“沉香未”似是双关语,既说 明岩茶如沉香一样有浓烈持久的香气,又说明岩茶如沉香(一种名贵的中药)一样的珍贵。佐证唐代岩茶制造工艺已臻成熟。 蔡襄《北苑十咏•造茶》诗:“糜玉寸阴间,抟金新苑里。规呈月正圆,势动龙初起。出焙香花全,争夸火候是。”细描龙凤团茶的加工制造过程:(一)将蒸过的茶叶捣成糊状;(二)将糊状茶叶捏成团,放入满月状刻有飞龙图案的模子里压成茶饼;(三)将茶饼置入茶焙烘干。由于工艺高超,很快即可完成焙造的过程,且“出焙香花全”。 稍晚于蔡襄的赵汝砺在乃师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基础上撰成的《北苑别录》一书,涵盖御园、开焙、采茶、拣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纲次、载畲、外焙等12目,对茶叶的采摘、加工程序的介绍、论述极为详尽。 贡茶由使臣和地方官督造,派专人押送京城,苏轼《叶嘉传》称“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记:“圣朝开宝末,下南唐,太平兴国初,特设龙凤模,遣使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茶的表面饰以龙凤图案,称龙团、凤饼,专供御用,始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矫然有龙凤之姿,后当大贵”喻指建安制成龙团凤饼上贡朝廷,名振天下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