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3日早8:00,多云天气,很适合骑行,轮组单车俱乐部一行骑友16人再游瑞岩禅寺,一路小骑,途中一长上坡,其他皆缓坡,且视野开阔,下坡好顺畅,一马平川,几乎不用减速,那叫一个爽歪歪。
9:30到吴屯,因时间尚早,玩炸弹、品茶,各取所需。
还有一众骑友6、7人直奔瑞岩寺而去,约15分钟到,一进山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禅意十足的对联,上书:扣禅扉,动心弦,万法仙宏开觉路;冰壶影,静澄怀,刹那灵山映瑞岩。联中嵌入“扣冰”、“瑞岩”,概括了扣冰古佛生前创建瑞岩寺的功德。寺前栽有千年古银杏王、樟树、红豆杉,与山、水、岩、洞、塔、桥、亭、阁、楼、殿之胜,古树崔巍,蔚为大观。今日寺中香客众多,我们在寺中品完茶,各自装上一瓶祛百病龙井水便返回吴屯老六饭店,品地道吴屯稻花鱼及当地原生态佳肴,果然山中稻田放养的鱼,味鲜美、甜嫩,让人吃了还想吃,据说一外地游客最多一口气吃了11头这种鱼,后遇邻座好友又加入其中,算是赶场吧。
如今,许多人从稻花鱼里寻到农趣了,他们不仅吃鱼,还到稻田看风景。
在武夷山市吴屯乡,有许多被当地农民称作“斗笠丘、眉毛丘、蛤蟆一跳过三丘”的梯田,因海拔高、地势落差大,不要说农业机械化,连用畜力耕作都很困难。这些原先谁都不爱整的碎田块,如今成了养稻花鱼的抢手田。当地农民化劣势为优势,闯出了一条新型生态农业的致富路,实现了稻鱼共生互利,保护了生态资源,生产出的稻谷和鲜鲤鱼还创造出不少利润。
在吴屯乡毗邻的后源、后乾、倪坜、麻坜、岭根五个高山村,到处都是连绵起伏的梯田,每年鲜鱼量有25万斤,产值可达625万元。
近年来,昔日靠山吃山的农民开始有计划地开发搞活这一特色产业,在梯田里推广稻田养鱼生态新模式。而今,吴屯乡的山民们有了自己的十八村农业合作社,稻田养鱼模式已辐射周边3个乡镇19个高山村,总面积达2万亩,农民年可增收1500万元,鲤鱼干卖到供不应求。
通常,稻田里适合喂养鲤鱼。春末的时候,会有很多本地人挑着鱼苗来卖,育苗价格跟着涨,每尾要一块多。当然,这些都是苗贩们从头发丝大小的“水花”精心喂养了一年多的,当地称之它“冬片”,投放鱼苗也是有讲究的,每亩地放养200——300尾较合适,过多会导致食物不足。
稻花开的时候,是鱼生长最快的时候。每到这个时候,你到田地里走一走,到处都是鱼儿出来吃落在水面的稻花发出的声响。稻花期会延续10来天,等到稻花落尽,变成丰满的稻穗时,这时个头大的鲤鱼已有半斤来重,正是食用的绝好时机。
吃过稻花的鱼,营养含量很高,特别是蛋白质含量是普通鱼的3——5倍。稻花鱼肉质细嫩,味道香美,适合煮汤。先将锅子烧红,放适量当地的花生油和茶油,把姜丝煸至香味四溢,然后把鱼放入锅内。待到鱼身两面都炸成微黄时,注入泉水,盖上锅盖,沸腾后,添加食盐,再用细火焖10来分钟就可以出锅了。满满的热汤里,稻花鱼泛着葱花、蒜瓣的芬芳,鱼汤鲜美至极,鱼肉嫩辣滑溜,配菜的芋子块、豆腐泡,挟带着鱼的鲜美与汤的香辣,赞不绝口。
听武夷山十八村上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卢剑先生介绍说,“吴屯稻花鲤鱼,并不是毫无根底的无名之辈,传说汉武帝祭祀武夷君时,供奉的就是此鱼的前身——武夷高山鲤鱼干。据考证,稻花鱼起源于北宋初期,当地山民就开始生产制作。武夷山(原崇安)建县后,历代县衙都选用“田鲤干”为进献宫廷的贡品,并且多次受到嘉奖和好评,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武夷稻花鲤鱼,如今的盛名与广受欢迎,则得益于武夷之祖——彭祖,亦是中国烹饪之祖的赐予,彭祖在中华烹饪史上率先用辣味来烹饪——这也是武夷菜肴多辣善辣的根基之一。”
冬季即将到来,“立冬补冬,补嘴空”,熬一大盆陶器鲤鱼辣汤,再整上几口武夷老红酒,奇辣、浓鲜、甜香、嫩爽、酥滑……种种美味,蜂拥而至,那叫一个快意。
下午1:30返程,这时临近中午,骄阳暴晒,与早晨成鲜明对比,仍坚持一口气骑回,算是对意志的锻炼,下午3点顺利返回,结束一次愉快之骑行。
武夷山吴屯乡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据考证早在汉武帝祭祀武夷君时就用鲤鱼干(现称稻花鱼干)来供奉。武夷山(原崇安)建县后,历代县衙都选用“田鲤干”为进献宫廷的贡品,并且多次受到嘉奖和好评,至今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
截止09年初,稻田养鱼已辐射、带动、发展到三个乡镇十九个行政村,总面积20000亩,年增加农民收入300万元,并成立了吴屯乡后乾、麻坜等五个基地村,现在高山稻田养鱼和稻花鱼干生产已是吴屯乡的新兴产业之一。稻花鱼由2004年活鱼6-8元/斤,稻花鱼干40-50元/斤,上涨到如今活鱼20多元/斤,稻花鱼干约200元/斤。预计今年吴屯全乡稻花鱼养殖约8000亩,产量近5万公斤,产值约200万。
这就是著名的吴屯稻花鱼
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