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万里茶路”是晋商明末清初开辟的从武夷山下梅到俄罗斯恰克图的茶叶贸易路线,总长5000多公里,纵贯祖国南北方,是与“丝绸之路”齐名的一条重要国际贸易通道。洋庄西际同下梅一样是一条湮没已久的古代商路,是一段曾经辉煌的国际商业传奇。中国的茶文化就是通过此道传遍世界各地的。
说到万里茶路的起源,不得不说到俄罗斯人对喝茶的爱好。俄罗斯人对喝茶的习俗要追溯三百多年前,从中国的武夷茶说起。
1638年,一位俄国贵族从蒙古商人手中换得两大桶武夷山的茶叶,作为礼物送给了沙皇。沙皇品尝之后如获至宝,于是,武夷茶的大名在俄国上流社会中迅速传播开来。在遥远的俄罗斯,有这样一句谚语:“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这种用来煮茶的茶炊是每一个俄罗斯家庭中必不可少的器具。17-18世纪,海路不畅通,丝绸之路不稳定,俄国对华贸易却因草原茶叶之路有了保障,中俄《恰克图条约》的签署,为武夷茶更好更快捷地运送到俄罗斯创造有利条件,南北两大家族晋商常家和下梅邹家在武夷山下梅共同打造财富神话。晋商在武夷山茶区采购的茶叶,先经水路运到“茶叶港”汉口,再经汉水运至襄樊和河南唐河,在有南船北马之称的中原商业重镇社旗上岸,由骡马驮运北上,经洛阳,过黄河,越晋城、长治、太原、大同、张家口至归化城(今呼和浩特),然后改用驼队穿越1000多公里的荒原沙漠,最终抵达恰克图同俄罗斯商人进行国际交易。万里茶路经过俄罗斯将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铸就了清代富可敌国的晋商传奇。晋商以茶马互市为发端,商业触角伸向俄国及欧洲其他国家。跨越区域之广,经营时间之久,实属世所罕见。美国学者艾梅霞(Martha Avery)在其历史学著作《茶叶之路》中说:万里茶路的“载体是茶叶,它在不同民族的人们生活中意义深远重大,又可以用来追踪一个大陆上人们生活的轨迹。” 下梅邹家与万里茶路的渊源 。早在康熙年间,武夷山下梅的邹氏家族经营茶叶成为富绅,于是下梅也成了崇安地区著名的茶市。据民国《崇安县新志》记载:“下梅邹姓原籍江西之南丰。顺治年间邹元老由南丰迁上饶。其子茂章复由上饶至崇安以经营茶叶获资百余万,造民宅七十余栋,所居成市。武夷岩茶为茶之总称后,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竹筏三百艘,转运不绝”。万里茶路为中国茶文化影响世界奠定了基础。下梅则是著名的“晋商万里茶路”的起点,研究万里茶路离不开俄罗斯人对武夷茶的爱好,正是由于俄罗斯人对武夷茶的爱好,才有下梅邹家和晋商常家携手开辟万里茶路的历史功绩,才有茶路带动历史上中外贸易的鼎盛期。
2014年10月12日早8:30,一行10名骑友从UCC征途生活馆岀发,开始红色大安,绿色骑行活动,活动路线是:环岛征途单车生活馆——市区石雄——伞街——亭子边——张山着头——大安——大安源。
前段沿河岸走,一路赏金灿灿稻谷,穿过四渡还赏心悦目,但进了西际走伐竹子魔鬼式山石土路,可谓苦了众骑友,一路沟壑纵橫,坑坑洼洼,莫说骑车,走路上去都难,或推或小骑,偶尔过水沟,车骑人,下坡中遇大路中间突兀一块巨石,真会让人惊出一身冷汗,今天骑行多半是推、滑、扛,海拔比三仰峰高岀百米,山风凉嗖嗖作响,经3小时才过山,俺与老纳走茶马古道,石铺古道依稀可见,都被灌木杂草覆盖,体验古人背茶上山,省不少力,途中尝野果,轻松上了山顶。
这就是著名的吴屯稻花鱼
下午1:00至小桨村,补充食品后奔大安,绕大安街骑行一圈,参观大安苏维埃闽北红军革命纪念馆,随后2:30骑至大安源,开始丰盛午饭,3:30返程,完成一次最艰难而有意义骑行。(文:云壑幽幽)
经过大安村后,我们一行人又骑行到大安源,我可是骑不动了,我是坐车去的!
最后,我们一行9人在大安源村子里的农家吃土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