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棵看起来非常普通的茶树,从植物学的意义上讲,它们只是样子很不起眼的几丛灌木;从树木的年轮上分析,它们也仅有三百多年的树龄,称不上什么古树名木。但是就是这几丛不起眼的灌木,五六十年代,有一个排的解放军战士日夜守卫着它们。现在当地人民政府又为这几棵茶树,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了一个亿的人民币。那么,这几株茶树为什么具有如此高的价值,它们背后又有什么鲜为人知而传奇的故事呢?
我们平时在喝茶的时候,一般比较大范围有红茶、花茶、乌龙茶,茶叶从鲜叶子来说都一样,后来经过加工,经过工艺的不同,加工出的茶叶也就不同。一个是经常见的是绿茶,绿茶该是鲜叶子首先进行高温,锅炒杀青,然后进行揉捻,把这叶片揉捻成条,条状,最后烘干或者是炒干。
红茶同做绿茶相反的过程,就是鲜叶采下来以后,先把它萎凋,让鲜叶子萎缩凋谢,然后进行揉捻,然后送到发酵室去进行发酵,它就自动地自然氧化变红,烘干后就成了红茶。花茶就是用绿茶或者是红茶,再加上鲜花,就来做成了,那么经常见的叫茉莉花茶。
乌龙茶的做法先是萎凋,萎凋完了以后,就摇青,摇动完以后去晾,晾一段时间又摇,摇一段时间又晾,还要进行杀青,进行高温杀青,杀青完了以后还要揉捻,揉捻完了以后再烘焙。
乌龙茶有个很古老的传说,传说当时在武夷山产茶最好的地方星村镇,有一个老茶农家里很贫苦,一方面在山上种茶,一方面家里养了几个母鸡,母鸡下了蛋以后就拿到圩上去换盐巴,他就靠着鸡蛋换盐巴来过日子,有一段时间他感到很奇怪,只听母鸡叫,等他去鸡窝捡蛋时候没有了,一般母鸡叫完它肯定是生蛋了,他就觉得很奇怪,是不是有小偷来偷呢,想也不会,山里人很纯朴怎么会来偷鸡蛋呢,他就偷偷地躲在那里看,看到一条黑色大蛇爬过来,母鸡一离开鸡窝,这个蛇就把鸡蛋给吞了,他想原来是你家伙夺了我的饭碗,想去打么,老人家又怕被蛇咬,那怎么办呢。
山里人有山里人的智慧,他就跑到河滩上捡了个鹅卵石,跟鸡蛋一样,把蛋清涂在鹅卵石上,那么第二天又等母鸡一叫,他抢先就把蛋拿了,就把涂了的鹅卵石放在鸡窝里,那蛇傻乎乎走过来一口就把石头吞了,吞了以后,肚子鼓起来,蛇很痛苦,挣扎着摇摇晃晃就爬走了,老大爷怀着得意的微笑,这下你非死不可了,那么大石头吞下去。没想到过了好几天好景不长,鸡蛋又不见了,他想是不是又有其他蛇来吃,又躲在那儿看,就奇怪了,不是其它蛇,还是那条蛇又来了,他想真的那么奇怪,那么大的石头吞下去你都能活,他就捡了更大的鹅卵石,照上次那种做法,蛇当然思维比较简单了,又一口又吞了,这时候蛇爬走的时候,老大爷就跟在后面看它怎么搞的,结果这蛇慢慢爬呀爬呀爬,爬到一棵茶树那里去,抬起头就去吃那个叶子,一天两天过了几天,这个蛇吃了茶树叶子连石头都消化掉了。当然这是一个传说了。学术界像对乌龙茶的说法有不同,有的是因为生产这种茶最适宜的品种,开始的时候是矮脚乌龙、软枝乌龙,所以说把这种茶叶叫做乌龙茶。也有的人说是纪念创始人苏龙,把乌龙茶叫做这个名。另外更主要的就是这种加工方法,加工出来粗枝大叶,这种茶泡到碗里头,就像黑色的龙在游泳一样,所以说我们根据它的外形把它叫乌龙茶。
乌龙茶有这样非常动人传说的故事,关于大红袍这个名字来历好像还有一段更有趣的传说故事。
清明节前,惊蛰之日,大红袍树下热闹非凡,当地政府正在这里举行祭茶仪式。德高望重的茶农宣告祭文:“惟神,默运化机,地钟和气,物产灵芽,先春特异,石乳留香,龙团佳味,贡于天下,万年无替。资尔神功,用申当祭。”祭祀完毕,又将一件红袍郑重地给半山腰上的茶树披上。人们不禁要问:当地祭茶的习俗从什么时候开始?为什么又要给几株茶树披红袍呢?它和大红袍的名字又有什么关联呢?
这个祭茶的仪式在武夷山由来已久,真正有文字记载是在唐代,唐代有个闽籍诗人叫做徐夤的,在全唐诗里就收了这首诗,它叫“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早在唐代武夷山的茶人就认为茶是“天涵之,地载之、人育之”的天地之间灵物,怀着感恩的心情,他们采茶的时候一定要把最新的茶芽供奉给地仙的。
那么这种习俗从元代,唐、宋、元、明、清代代相传下来,到元代的时候发展到一个高峰,元代的时候有个叫高兴的这个人,路过武夷山的时候,买了几斤石乳的名茶,喝了它觉得神清气爽,太棒了,结果把这种茶就进贡给元代的忽必烈皇帝,忽必烈喝了以后也是龙颜大悦,给他加官晋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连高兴的儿子高久住,都派到福建武夷山旁边的邵武路当总管,他儿子比他父亲更聪明,他想我父亲贡了几斤茶都升官了,我何不在武夷山建个御茶园呢?所以在元大德六年,也就是公元1302年,就在武夷山的市区修建御茶园,每年采茶的时候,当时的这种百官,管茶的茶工、茶农、茶役都集聚在那里敲锣打鼓,抬着山神、水果、猪头来贡茶,喊茶发芽,茶发芽,做这个仪式。武夷山有庙,99岩,有99座寺庙,传说有一年有一个秀才进京去赶考走到这个庙这儿,他病倒了,病倒以后发高烧一直不退,他很着急,非常着急怕耽误了考试,最后由这个庙里面的和尚采摘一些鲜叶子,一些茶叶给他煎了,服了这个茶叶以后,果然这个病就痊愈了,这个秀才就急急忙忙进京去赶考了,赶考以后果然中了状元,他非常高兴,他想报恩,来到天心岩以后,他就问这个老和尚,说您给我吃的是什么药?这个和尚就指着这几棵大红袍就跟他讲,说我就给你吃的是这茶树上的药,就是采它的叶子给你煎了吃了,这个秀才听了以后倒头便拜,非常感激,最后还把红袍脱下来派人披在大红袍上面。
大红袍名丛应该有360多年的历史了,真正见诸文字记载是在道光年间,就是公元1821年,那这个记载的时候,1821年记载也就是说,几十年来已经名扬于世了,那就历史还要再向上溯了,真正公认为茶王应该是清代咸丰年间,那时候武夷山对外茶叶贸易已经很发达了,各个茶庄之间每年都要斗茶,斗出了四大名丛,在清代咸丰年间大红袍就确立了茶王的地位,以后从来没有动摇过,特别到清代,清代乾隆皇帝喝了大红袍以后,曾写过两首诗,一首是《雨夜煎茶》,他还是皇太子的时候,他对比了所有的贡茶之后,说“就中武夷品最佳,滋味清和兼骨鲠”,在所有贡茶当中武夷茶是最好的。另外他喝了大红袍以后,又把福建产的橄榄跟大红袍泡到一起,变成橄榄茶,他说“武夷应喜添知己,清苦原来是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