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武夷茶文 >> 正文

 


岩茶风土


发布日期:[13-07-15 ] 收集整理:[武夷山奇苑茶业公司]



    我们又出发去看另一片水仙老枞,据说已有一百二十年树龄,家族祖先种于深山,曾历抛荒,这些年岩茶复兴,老树茶也受到重视,于是重新整饬。通往茶园的小道曲折泥泞,四周环绕着浓密的杉林。这片茶园约摸有两三百棵水仙老树,四五米高。虬劲的树干上长满石绿的地衣、深绿的苔藓和灰绿的树胡子。除了证明树龄,这些苔藓类植物还将为原本稠厚顺滑的老树茶,增添当地人所说的“枞气”,即青苔味,老枞茶的特征之一。踏在厚软的落杉上看茶,眼前突现盘成圆圈的小蛇,惊呼逃逸,被笑话了。春末夏初的采茶季,茶农遭遇蛇虫再寻常不过,只是我们这些城里人爱大惊小怪。
    下山路上,途经新种茶园,一两年树龄的茶树还像花盆里的植物般幼小。朋友捏起一把赭红的土壤,让我在掌中搓散。土质很疏松,掌上留下细碎的沙砾、小石片和闪亮的矿物质。他自豪地说:这就是正岩茶土。正岩茶,身价比半岩、洲茶高出几倍,一方面是所处“山场”开垦不易,茶树少,养护难度高。另一方面,则得益于高峰山岩特殊的水土。早在19世纪,英国著名化学家法拉第,就曾对彼时名噪世界的“武夷茶”作土壤分析,谓各种样本均带铁质色泽,砂石含量极高,构造易破坏,入水即行分散。在疏松、富含钾锰等矿物质的风化母岩砂砾上长出来的正岩茶树,就像开篇提到的那位日本大叔种的苹果树一样,需要努力向土地深处伸展根系,才能吸收足够营养。而山水雨雾和丰茂林木,共同构成得天独厚的微环境。茶青已蕴含丰富而多层次的内在物质,故能做出正岩特有的“岩韵”。所谓岩韵,有人形容为入喉之后两颊生风的回甘,也有人形容为石头味、金属味。出了正岩产区,制作工艺和茶种一模一样,却做不出“岩韵”,是不争事实。探访一遭正岩产区,会立刻明白何以名之为“岩茶”,对在如此严苛又丰饶环境中种出的茶,也不得不叹服。
    茶圣陆羽曾在《茶经》里写道:“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如果说正岩产区,介于烂石和砾壤之间,武夷还有完全生于“烂石”的样本,那就是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里的桐木关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是世界红茶的始祖,以“拉普山小种”之名闻名于世,所有红茶著述不可不提。然而多年出口,在国内反而名声不显,直到前几年金骏眉异军突起,带动红茶炒高风潮。正岩茶固然是岩茶之典范,桐木关和邻近地区的高山,也有各自不可取代之风土。驱车进入已向游客关闭的自然保护区,窗外碧水深潭,流云幽谷,美煞人间。武夷人称之为“菜茶”的土生茶树,就散布于保护区腹地的竹林间。这里连正岩区的小块平地都难得找到,林下全是杂草烂石。茶树也无法成行成列种植,高一棵低一棵,偶尔路边石缝里又钻出一棵。可以想象,在这种土地上生长的菜茶,不可能得到一一照料,它们要花多大的努力,才能从石缝深处汲取营养。如同茶树中的侏儒,桐木关里的菜茶,几十年树龄,也只能长到小半米高。而就是这样的茶树,在抽发的嫩芽中,已经积蓄了丰厚的内在物质。过去只采一芽二三叶,发酵烟熏,做传统正山小种。数年前,北京来的老茶客提议,仿照高级绿茶做法,以全芽头试制高级红茶,竟一举成功,改写茶业格局。
    在桐木村年轻村长的老宅檐下,我们有幸品尝他刚做出的金骏眉。一泡茶要用上数百个黄豆大的芽头,茶味清纯,带着淡淡的兰香和蜜香,一如眼前的风景。他家的茶园坐落在山谷的坡地间,山峰夹峙,云蒸雾绕。矮小的茶树看上去并不体面,却与湿润的岩石、桃花泡桐、古旧木屋融为一体。金骏眉索价上万一斤,不是人人都喝得起。而山外众多借金骏眉之名的仿品,无此处风土,绝做不出这样的滋味。品尝“烂石”之茶,不妨试试以传统正山小种,那种厚重的桂圆干香,也是别处所没有呢。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南岸村增产增效的农业新技术备受茶农关注
南岸村增产增效的农业新技术备受茶农关注
茶农喜迎茶博会
一位武夷茶农的开心茶事
电力部门开展“茶保姆”服务 急茶农之所急
茶农喊山祭茶
武夷山电力部门增容助茶农
培育茶苗成武夷山茶农增收“新径”
游剑清:从茶农到茶评师
武夷山茶农管护茶苗

奇苑茶业公司淘宝网店二维码

奇苑茶业公司微信号

(奇苑公司微信号及公众微信号)

(登录微信后,请在微信的“发现---扫一扫”)

【更多武夷山茶叶新闻】
更多>>>>

公司茶园基地

(点击照片可放大)

九龙窠(一) 九龙窠(二)
北斗峰茶园 天心庙前茶园
天心岩火焰山茶园 天心岩土国在茶园
水帘百年老枞水仙 牛栏坑茶园
慧苑竹窠茶园 悟源涧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