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武夷茶文 >> 正文

 


一个唤醒人们记忆的课题


发布日期:[09-10-20 ] 收集整理:[武夷山奇苑茶业公司]


    一个“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茶类,一种几乎被国人遗忘的红茶,一段争论了400多年的问题——世界红茶的祖宗到底是谁?具体的起源时间为何时?日前,随着《武夷正山小种红茶史研究》课题成果经过专家组鉴定,世界红茶始祖——武夷正山小种的神秘面纱被层层揭开,使得这一课题成为—— 

                                       一个唤醒人们记忆的课题 

      12月16日,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望岗馆会议厅。
      “……该课题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红茶史研究的空白……”。当《武夷正山小种红茶史研究》课题成果鉴定会专家组组长、国家茶叶质检中心主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骆少君宣读完鉴定意见,在茶史界争论了四个多世纪的有关红茶起源、传播、兴衰等种种问题终于尘埃落定。武夷正山小种——这个几乎被人遗忘和灭绝的红茶品种,重新走进人们的视线,引起人们的关注。
      该课题是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党委书记、林业高级工程师邹新球,经过5年的潜心研究而成的。 

                                     林业专家的红茶课题 

      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有个小村子叫桐木村,武夷山市星村镇的一个行政村,是国际著名的生物模式标本产地。村民主要生活来源是毛竹和茶叶,茶叶即为正山小种红茶。传说,桐木村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正山小种红茶是世界红茶的始祖,是17世纪英国女皇和皇后的专饮茶,曾风靡欧洲上流社会,盛行欧洲的“下午茶”就是由她诱发的。据《武夷山志》载,19世纪,是武夷红茶的鼎盛时期,那时在正山的范围内就有茶厂99个,年出口红茶达7000担,即使在在外贸包销的年代也有3600担,全市红茶出口则达26万担。
      2001年,新调入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久的邹新球在进社区(桐木村)调研时发现,生态环境如此之好,有着如此辉煌历史的正山小种红茶并未给当地村民带来财富,村里只有2个濒临倒闭的茶厂,满山的茶青村民不愿采摘,甚至改茶山种毛竹,全村产量不足200担,茶价极低而且还卖不动,一家叫元勋茶厂的企业积压的货物达100多万元。邹新球还发现,虽然茶史界公认红茶发源于福建武夷山桐木村,但这段历史却含混不清:红茶具体是什么时候起源?是怎么起源的?为什么深藏这样大山里的茶叶能传播到欧洲而且能风靡?谁是这传播的使者?是什么时候传播出去的?传播的路线怎么走?为什么一个小村庄会成为蛮声国际的著名生物模式标本产地?等等太多的疑问让这位林业专家敏锐意识到,搞清武夷正山小种红茶的这些历史问题,不仅能掀开这位红茶始祖神秘的面纱,还世人正山小种红茶本来面目,而且还能提高正山小种红茶的知名度,恢复其应有的价值,增加当地群众收入,从而达到保护区内森林资源的目的。从那时起邹新球利用所有业余时间,大量搜集这段时期的有关历史资料,全身心投入其中去解开一个个谜团。
     记得在解为什么正山小种红茶出口的纸箱上都印着Lapsang Souchong的英文字母,他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在《大英百科全书》里他看到了这样的解释:“语音来源不祥,起源1878年”。为此,他查资料,遍访专家、民间老人和茶人,最后得出“1853年福州港开埠后,正山小种红茶均从福州港外销,为区别于19世纪60年代出现的闽东功夫红茶,国外按福州地方口音称正山小种为lapsang sonchong,意即松材烟熏小种”的结论。邹新球说,那天当他解开这个迷时,竟高兴的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一个晚上睡不着,血压因此又高了许多,吃药都来不及。据了解,在这个课题研究中,邹新球解开这类谜团有10余处,前后易稿23次。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正山小种红茶金骏眉开采
正山小种红茶“危机四伏”
历史上武夷正山小种红茶生产的扩大
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详解
解读正山小种的贵族血统(二) 小种中的“战斗机”
武夷山市桐木正山小种红茶质量分析
正山小种宫廷红茶
“正山小种”成功注册地理标志
第一节 采制工艺(正山小种红茶)
“正山小种”茶是世界红茶之祖

奇苑茶业公司淘宝网店二维码

奇苑茶业公司微信号

(奇苑公司微信号及公众微信号)

(登录微信后,请在微信的“发现---扫一扫”)

【更多武夷山茶叶新闻】
更多>>>>

公司茶园基地

(点击照片可放大)

九龙窠(一) 九龙窠(二)
北斗峰茶园 天心庙前茶园
天心岩火焰山茶园 天心岩土国在茶园
水帘百年老枞水仙 牛栏坑茶园
慧苑竹窠茶园 悟源涧茶园